國際產業動態
專論/醫師荒的問題與對策 
2015-03-13
【台灣時報  2015-03-13  記者吳玲瑜整理】
(作者為台大經濟系教授、台經院代理院長 林建甫) 
國內五大科:內、外、婦、兒及急診,醫師人力短缺嚴重,二○一四年國家衛生研究院報告指出,二○二二年國內五大科將短缺五千至七千名醫師。若此趨勢沒有改善,未來可能開刀、生小孩都要跑到東南亞。
就供給角度來看,根據醫師公會統計資料顯示,二○○二至二○一三年期間,我國醫師人數每年增加約千人,約成長三%,高於全國人口成長速度○.三%,亦即平均而言,民眾獲得的醫師人力資源是增加的。不過比較各科醫師人數成長速度可以發現,五大科僅成長一.八%,低於整體平均的三%。值得注意的是五大科低於平均的原因並不是相關醫護需求減少,醫院減聘人力導致而成,相反地,是新進醫師不願選擇五大科,使得醫院時常面臨招聘不足額的窘境。
國內醫師不願選擇五大科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工作量。為了提供廿四小時的醫療照護,受雇於醫療機構的住院醫師需要定期夜間值班。然而,醫師在夜間值班前後並無額外休息時間,亦即在白天的工作之後,夜間尚須值班,且隔天仍須正常上班,醫師工作時數已嚴重超過勞基法規定:每日正常與延長工時,合計不得超過十二小時。而在內、外、兒及婦產科中,更因為新進住院醫師不足,主治醫師甚至要輪流值班,使得工作負擔增重,也造成新進住院醫師選擇轉任其他科,導致人力更加不足的惡性循環。
其次是醫師職業風險,隨著消費者意識逐漸抬頭,民眾對於醫療品質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可是因為五大科醫師人力已相當吃緊,每位醫師僅能依病患的病情進行治療,不一定有充裕時間和每位病人及家屬充分溝通,進而提升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感,導致暴力衝突及醫療糾紛事件層出不窮。最後是健保資源的分配問題,由於健保給付點數依醫療的風險性或困難度的差異定價不大,也就是說醫師執行較複雜的醫療行為時,所獲得的風險溢酬不高,而且面對醫療糾紛時,還要付出高額賠償金,導致選擇五大科的醫師人數因而減少了。
衛生福利部近年針對五大科提出相關措施,在人力供給上,調整五大科醫師訓練員額,而在醫療環境上,提高全民健保五大科別的支付標準、增加五大科住院醫師津貼以及推動醫療糾紛處理法案立法及試辦生育事故救濟補償制度,降低醫療糾紛件數,藉此提高新進醫師選擇五大科的誘因。二○一四年五大科的招收率已回到八成以上,其中外、兒與急診更達九成以上,而且第二年住院醫師留任率亦將近達一百%,醫師人力流失問題暫且獲得改善。
但長遠的解決問題之道,恐怕還是得增加醫師的供給。例如開放醫學院的設立,或國外的醫療證照在台執業及同意外來的醫生移民台灣。但後兩者要慎重的考慮。
而在醫師人力數量逐漸獲得改善之後,建議應進一步改善五大科醫師執業環境,讓人力流失的問題不再重演。例如,逐步推動減少住院醫師的上班時數。衛福部要求每日正常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小時,連同延長工作時間不得超過一定時數(廿四至卅二小時不等),每週工時上限八十八小時。另外,在考量住院醫師的身體狀況,現行值班時數及制度仍有放寬空間,並希望藉由醫療環境的改善,五大科申請人數及留任人數穩定增加,才能解決人力缺口問題,才是醫界與全民之福。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