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社論》輻射災區食品問題面面觀
2015-04-01

【工商時報  2015-04-01  火線焦點  社論

上周各大媒體報導得沸沸揚揚的重大訊息,除了新加坡資政李光耀辭世、德國廉價航空一架客機墜毀阿爾卑斯山之外,自日本輻射災區違規進口食品的新聞事件,可說是最受人矚目,也最受國人關切。因為輻射災區食品違規進口,事關國人健康與生命安全,而且整個事件暴露出各種不同面向的問題。

其實政府早於2011311日發生日本福島核災事件後,即劍及履及明令自同年314日起禁止輸入福島、茨城、櫔木、群馬和千葉等五縣生產製造的食品。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自從福島事件之後,時有災區食品闖關傳言,讓民眾憂心。近日更爆發近300項核災地區產品更換標籤矇混進口事件,凸顯日本輸台食品管理確有漏洞。

首先,就管理人力的規劃配置來看,全台邊境查驗人力,包含負責行政工作的科長,僅四十五人,其中基隆辦事處十五人、桃園機場辦事處十六人、台中港辦事處五人、高雄港辦事處九人。依全台邊境查驗率平均百分之五計算,包括行政人員的四十五名查驗人力,平均每人每年查驗六百六十七件,以一年250個工作天來算,表面上每人每天查驗量不超過三件。這數字看起來不多,但實際工作時,查驗人員必須打開貨櫃,攤開產品,逐項稽查其成分、標籤、品項等,如果查驗人員當天必須負責打開兩個以上的貨櫃,每日一定需要加班才做得完。

其次,就輻射災區食品禁止進口的規定來看,這規定本身就潛藏業者與政府玩「躲貓貓」的法令踐行問題。因為日本出口食品到台灣的地區不是只有輻射災區這五縣,若是從出口地輻射災區直接更換產地標籤,查驗人員要查出違規進口產品,簡直是海底撈針。除非有密線舉發,否則以百分之五的查驗率,要從全部的日本進口食品中,查出輻射災區違規的假標籤食品,查到的機率可能比中樂透還難;禁止進口的食品只要藉著假的產地標籤,就能矇騙海關進口到台灣,讓號稱世界第二嚴格的規範就破功了。更有甚者,目前的進口食品申報,在海關報驗申請書中,產品出口地是由進口商自行填寫,怎能寄望自禁區進口食品的進口商誠實申報呢?

正本清源之道,應該要求日方檢附輻射劑量符合規定的檢驗報告才是,因為這本來就是輸出國的責任。如今衛福部和海關花許多的人力和金錢來做進口日本食品的查驗和檢測,演變成為日本出口商賺錢,而我國政府機關衛福部及海關卻需要幫他們背書。若日本政府一直不能配合,衛福部應該直接發佈命令,強制要求日方檢附報告才能進口,但此項政策始終沒有實施。

以鄰近各國為例,依據日本農林水產省今年33日公布資料顯示,韓國政府規定日本16縣市的水產品與其中12縣市的魚飼料和9縣市的畜牧飼料,都須提交輻射檢驗證明,而這16縣市以外的13縣市,其所有食品都要提供產地證明始得進口。至於香港政府則規定,每日抽驗的300餘項日本進口食品,若驗出微量輻射檢出的品項,則要求廠商自行銷毀尚未上架的商品。反觀台灣每日抽驗約60餘件,就算驗出有微量輻射檢出,但只要符合標準就可上市販售。另外,中國大陸則是停止日本10縣所有食品輸入,10縣以外的食品需檢附官方輻射檢驗證明及原產地證明,比我們更為嚴格。

截至上周五為止,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核災地區食品輸台累計有14家相關業者,清查3821件產品,查獲產地疑為災區5縣的產品總共299品項,計23,607件,立即下架、封存20.98公噸;雖然401件送驗的食品中,都未檢出輻射,但因來自禁區,因此都不得販售,也要在當天午夜12時前下架完畢。我們相信上述數字只是冰山的一角,單是這幾天查獲下架、封存的數量已經高達20.98公噸,若計算從2011年至今的數量,可能是個天文數字。長久以來吃進肚子的禁區食品,希望都能像此次送驗的401件食品未檢出輻射,則天佑台灣,吾國吾民幸甚。然而,如果民眾的健康,只能靠上天保佑,則政府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此次事件也給平時鮮有作為的立法院,終於有為民服務的機會:在立委臨時提案下,日本輸台食品必須檢附日本官方出具之輻射檢測報告,衛福部隨即同意於2周內公告施行,預計於6月底正式實施。從2011年到如今,福島事件已經屆滿四周年,政府當初劍及履及令人肯定的規定,卻因無法落實,而使台灣民眾在食品安全方面,相較鄰近諸國承受次級的保護,不只是行政部門失職,立法院監督政府的功能顯然也未充分發揮。這事件顯示從行政院到立法院,都應該好好檢討。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