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專家觀點/AI新工業革命 台灣發展轉捩點
2017-11-14

閻雲/臺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前校長

今年6月,臺北醫學大學引進IBM Watson for Oncology,首度把這套AI軟體當成腫瘤治療的輔助工具,台灣從此進入AI醫療的全新世代。

回溯歷史,AI(人工智慧)始於Deep Learning,至今已有幾十年,直到日前AlfaGo在短短幾個月內連續擊敗六十幾位全球頂尖圍棋高手後,才逐漸引起重視。IBM Watson在AlfaGo之前就率先進入市場,推出Watson for Oncology,將AI帶向另一個高峰。

學習力強 提供不同答案

我們都知道,AI運用在醫療原本就是件難事,在所有醫療領域中,癌症又是難中之難,難怪Watson for Oncology問世立即引起矚目。

在學習過程中,這個全球最知名醫療AI的超強學習能力,每年可以讀五萬篇腫瘤相關期刊,我們每個人每年能讀一百篇就算不錯了,腫瘤科醫師有如此強力的助手,如虎添翼。

AI另一個可貴之處,在於它不是食譜那樣的工具書,只有一套制式SOP,而是可以因人而異,每個病人的年齡、體重、身高、疾病狀況、過去病史及生活習慣都不同,它提供的答案也不一樣。

就拿乳腺癌來說,同樣型態就有三種以上不同答案,因為AI先深入分析,再做出最好建議,但這也只是建議,最後決定權還是在腫瘤科醫師。

初期輔助 訓練察顏觀色

我們最近做了一些有趣的觀察,好比醫師問病人痛不痛時,對方大都說不痛,但陪同就診的太太卻說,他昨天晚上痛得睡不著覺。痛與不痛,往往影響治療判斷,有經驗的醫師只要察顏觀色,再多問一句,「你真的不痛嗎?」通常就可得到正確答案。

以此看來,AI真的就只是輔助工具,而非決定性的診斷指引(Guide line),至少目前如此。有經驗的醫師都知道,有時候病人提供的訊息不全然是他心中想法,必須從他的眼神、音調、肢體語言等面向多加觀察,才能做出正確診斷。

就醫療而言,目前的AI只是初期輔助工具,他像是個孩子,不懂得察言觀色,但隨著不斷學習與修正,AI這個孩子會日漸茁壯,透過語音、音調及用辭遣字,判斷主、客觀差異,清楚知道思維本身並不全然是黑與白、零與一,思維也有模糊空間,只要經由模糊的數學模型來演算,將可教育出一代又一代更懂得察顏觀色的AI,成為醫師得力助手。

藥物研發 扮演重要角色

除了協助腫瘤科醫師診斷治療,減輕病理科、放射線科等專科醫師工作負擔,讓這些醫師有更多時間專注在艱難案例外,AI也將在藥學、藥理及藥物研發等領域扮演重要角色,一再分析過往的經驗,剔除失敗藥物,轉而關注具潛力的新穎化合物,檢視是否帶有毒性及有效,將可為藥物研發找到新路,嘉惠更多病人。

人類的學習,大都停留在自己熟悉領域,忽略了答案其實就在你我身邊。我相信,AI會是台灣下一步發展的重大契機,台灣人才薈萃,高教雲集,高階人才在電子業、晶片及醫療等領域比比皆是,且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只要摒除門戶之見,透過思維的人工化,把專業串連起來,將會出現跳躍式成長,好比有些非洲國家不用鋪設電纜及架設電話,直接跳入手機時代一樣的道理。

建立平台 吸引各界參與

邁向AI的世界中,政府、學校及工商界都扮演重要角色,缺一不可;在這個前提下,AI勢必要建立在廣闊無私的平台上,讓眾人都可以參與,並透過年輕人投入設計、競賽、獎勵及培育,再加上政府支持,就可能引發另一波工業革命,不僅帶給台灣全新契機,也將是國家發展轉捩點。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