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提升醫事工作效率與病人安全 創新醫學軟體準確好用相容為關鍵
2019-12-02

產業界希望藉由醫療人工智慧的發展,大幅協助醫療產業數位轉型與技術升級,進而提供病人與大眾日常生活更好的品質。台北榮民總醫院(以下簡稱北榮)主任郭萬祐相當贊同與看好這樣的產業目標,同時也提醒,提供臨床醫師創新醫療科技試用和透過意見反饋的模式,有助於提升研發效率;設計初期即必須注意跨廠商與跨院資訊系統相容問題;此外,醫療科技輔助醫師效率的同時,也要融合醫學溫暖的人性關懷價值。

人工智慧腦瘤自動判讀系統(DeepMets)使用與研發

整理資料時,病灶的外觀、大小、影像特徵都要標註與交代,如此一來,AI才有能力可以測量大小、特徵分析、偵測。目前與台灣人工智慧試驗室合作的人工智慧腦瘤自動判讀系統(DeepMets)敏感度(Sensitivity)達96%,精確度(Precision)達86%。

提供醫師試用AI影像系統,並且工程師根據醫師反饋,進而微調系統,將是智慧醫療新科技導入臨床場域與試用的關鍵。郭萬祐與團隊直接在醫院系統當中導入AI軟體。使用上,醫師可將影像傳送到AI伺服器分析,大約經過30秒後,醫師即可檢視AI判斷的結果。現在北榮也已在心房顫動電燒門診、腦影像門診、脊椎骨折導入AI輔助系統,未來預計在青光眼門診導入AI輔助系統。

台灣醫療AI落地大補帖:搞定相容問題

除了技術研發與應用領域嚐試以外,台灣發展醫療AI也不可忘記「大規模測試」的重要。就像是AI模型在跨廠商軟硬體當中,以及跨醫院系統中的相容與試用狀況。智慧醫療廠商也要到各場域測試,檢視自家的演算法、硬體、創新醫療軟體是否能跨廠牌與跨醫院使用。

以北榮來說,放射科的掃描器採用奇異系統,所研發出來的AI輔助診斷軟體能和西門子、飛利浦、東芝的系統相容與使用。

醫師眾多價值之一:人性溫度 AI還需要時間

醫學本身是藝術、算術、科學,郭萬祐認為,AI可以幫忙科學的這方面的提升,然而醫療的溫度與人性關懷,還是需要由人類醫師來提供。為了讓AI成為醫師極佳的工作夥伴,郭萬祐也說,現在更要積極訓練住院醫師瞭解AI、懂得科技如何運作,如此未來的醫師們,也才能知道AI的判斷與決定等行為有沒有錯誤,才能替病人的身體健康把關。

除了放射科的AI發展以外,郭萬祐認為,AI應該更家應用在非神經放射科以外的領域。未來目標應該聚焦「讓醫療人員缺乏的地方,也可以得到更多醫療資源」、「縮短與平衡城鄉醫療資源不平均」。

(DIGITIMES)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