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復健App串接醫病流程 醫療服務拓展到日常生活
2020-09-21

醫療院所的復健服務,有些是復健醫師與人員陪同伸展、運動,有些特色診所推出以機器人裝備等動力輔助肌肉運動,而在遠距醫療、非接觸、在宅醫療與健康的領域中,透過長時間提供正確復健和照護資訊的App與數據串聯分析平台,有機會讓更多醫療服務拓展到病人日常生活。

強化UI與UX的復健App平台 著重串接流程

康立安智能醫療設備創辦人王亮凱分析,導入電池續航力14~21天的微感測器與App,並不只是數位化醫師A4衛教單張,更串接諸如正確微蹲45度、訓練級別、體驗回饋、商業模式等整體流程。

手術後可能需要微蹲復健,然而等患部消腫,可能就過了一個月,在家復健也比較難確定姿勢是否正確,搭配感測器就能做到。團隊希望提供客製化醫療復健服務,包括年齡、體重、過往病史等資料整合,復健運動處方能逐步到位,從輕到重來慢慢訓練,同級別作好作滿、再接續下一階段。

輔助科技 成為復健醫師打破空間最佳助手

客製化的好處,也讓復健不再用「時間一刀切」的方式,而是每個階段對應的動作與角度,正確執行後才接著做;復健不適的回饋,醫師能透過App檢視,若是不能夠執行,也會推薦病人停止與回院檢查。

在App與系統使用上,病人在App首頁選擇開始復健項目,系統提供復健週期與計畫、彎曲角度顯示,不同計畫有不同階段,如9個階段、20多週的復健計畫。此外,也提供衛教功能,像是注意須知、手術後應該如何復健、怎麼樣的狀況就一定要回診。王亮凱特別分享,很多醫師也會提醒團隊,一定要將「不能活血的食物,才能避免出血。」這類重要資訊呈現給病人。

不行別勉強 與復健病人同一陣線的App

復健課程開始前,穿上目前已有衛福部食藥署第一類醫材許可證安膝智慧復健套組的病人,必須先在App上觀看衛教影片的指導,接著跟著螢幕上的指示復健,如果做不到可以選擇放棄,數據收集系統的好處就是,如果病人某一項目很多次都放棄,專責照顧醫師就知道這個動作可能不適合需要調整。感測器與該台使用手機配對以外,復健後也有回饋填寫機制,讓病人反應與提問。

康立安未來事業發展計劃與大量國內外醫師、骨科醫材通路商、經銷商合作,同時因為團隊擁有符合醫療器材品質管理系統ISO13485的GMP廠,也希望號召各界醫師共同創新開發。

(原始網頁,DIGITIMES/蔡騰輝)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