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林榮錦:預應變革…生技CEO必備能力
2019-07-22

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

台灣生物科技產業發展迄今,來到了「變」的關鍵期,有人問我,「下個世代的生物科技公司CEO(領導者)」應該有什麼樣的能力。我說,首要的能力就是「預應變革」。

創新產業的籌資是企業發展的命脈,台灣的生物科技資本市場從2009年起飛後,到了13、14年已經有點泡沫的傾向,一個好的CEO應該想到下一步該如何整合全球資源,讓企業真正國際化。我認為領導者應具備十種願景領導能力,未來我會逐一釐清。今天要談的「預應變革」,是如何在「變」的環境下,以策略爭取最大勝利。譬如下棋,領導者必須想到三到五步後的棋路,經營企業也是如此。

以三國故事為例,赤壁之戰時曹操、孫權相爭,結果劉備得利、拿下荊州,奠立三國鼎立的基礎。赤壁之戰後,劉備原有機會殺了曹操,但諸葛亮認為,殺了曹操,孫權就會獨大,只有「結孫權、拒曹操」才能換取時間、逐漸壯大。

諸葛亮是劉備的CEO,他的策略早寫在《隆中對》。諸葛亮也不是「十項全能」,但他能夠識人才、知權變,整合次要敵人、抗拒主要對手,天下大勢都在他的籌劃之中。

作為一個企業家,必須面對「變」的課題,不僅資本市場,整體環境也是一樣。「變」的時候,你要知道什麼時候吹東風,但東風吹起時,你要想什麼時候會颳西北風。

以生物科技來說,台灣的資本市場東風吹完,已無法支撐新藥公司做臨床二到三期,因為太花錢。加上台灣臨床能收案的病人少、數據慢,曠日費時。因此,如何應用台灣技術連結國際資本市場,是未來生物科技公司CEO所要面臨的問題。

以豐華為例,公司規劃撤銷公發時,證券主管機關的官員前來關心,問「為甚麼要下(市),是不是要去香港,台灣有什麼不好?」我只好老實說,「企業需要尋找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香港只是選項之一,台灣沒有不好。」但我話鋒一轉,「企業要永續經營,須尋求好的商業模式、企業策略,資本市場只是成功關鍵之一,不是終極目標。」台灣很多企業以此為目標,這是不對的。因為除了資本市場,還要善用全球資源、技術、法規才能成功。

我對主管機關官員分析,我的對手是全球前三大、百年基業的公司,我僅有八到十年的時間來布局,我的先天條件輸給他們,所以我要買市場、買時間,需要龐大的市場來幫助我,結合志同道合的夥伴,以進入大陸的前三大,我才能夠擠進全球前十大。

以資本市場來說,現在台灣資本市場淺、短、小,募資或者投資者的心態都是如此。台灣投資人看短線是其特色,也是鼓勵中小企業的搖籃。在台灣,上市費用大約台幣1,000萬元,在香港至少要1,000萬美元,台灣募資可以只要台幣5億元,但在海外主要市場至少1億美元起跳。

若說台灣的優勢,生技臨床數據比較「實在」,孕育了幾十年的科技含量,經過深層的學習,所內涵的科技能力扎實,且各項資源的性價比高,但缺點是價格低。這或許是缺點也是優勢,因為東西好、單價低,適合中小企業創造與發展。這幾年,大家都說台灣生技公司上市櫃審理有「潛規則」,很難募資。話說回來,若主客易位,主管機關或有他的「苦衷」。但主管機關應該把話說清楚、講明白,把清晰的藍圖披露出來。換一個角度說,在資本市場上拿不到錢,不是政府對不起你,或許是因為你不知變通。以晟德集團為例,旗下有一家關係企業,若要繼續把臨床試驗做完,可能要花7,000萬美元,但當時該公司帳上現金僅有3,000萬美元,我即決定,不再向台灣資本市場拿錢,並要用現有的錢創造出1億美元的價值,我的做法是,整合全世界的資源,來成就台灣的公司。

現在,全球政府都在鼓勵生物科技,台灣東風吹完了、颳起西北風,美中貿易戰後,大家都把焦點投向生物科技這類創新產業,香港如此、中國大陸如此、美國如此,你若是CEO,你就該看到全球都是機會,應該善用自己的優勢、開創契機,而非緊守台灣。

(本文刊載於經濟日報)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