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銀髮經濟 投資趨勢
2015-03-12
 
【智富雜誌  2015-02-28  iMoney_Wealth/趨勢報告 記者吳家儀/何樂怡】
現時香港每100個人便有13個是65歲以上的長者,15年後,全港長者人數更將超過200萬人!以人口年齡中位數計算,香港僅居日本之後,是全球第二老的經濟體系,但全民退保、醫保計劃至今仍未有定論,即使財爺曾俊華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表明會預留500億元應付日後的退休保障安排,大多數港人對政府措施無甚寄望。與其靠政府養老,倒不如自行安排退休大計。本刊專訪多位理財及投資專家,為大家以不同角度分析退休安排及捕捉銀髮投資趨勢。
港為全球第二老經濟體
人口老化壓力迫在眉睫,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特別提到會預留500億元,準備香港未來的退休保障。
財爺指,隨着人口老化,受養人口增加和就業人口減少,外國常採用的隨付隨支(Pay As You Go,見58頁iKnowledge)的退休保障安排最終難以維持,他強調,「無論社會最終決定退休保障應走的路向為何,改善有需要長者的退休保障,已是社會共識,因而預留500億元承擔這方面的工作。」
醫保退保未有共識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有多嚴重?目前本港女性平均壽命為86.3歲,僅屈居日本之下,男性平均年齡則達80.6歲,較日本男性更長命!其實以人口年齡中位數計算,香港已成為全世界第二老的經濟體,截至2013年,日本的人口年齡中位數為45.9歲,香港緊隨其後,達42.9歲,較美國、英國都要高。另一方面,香港的第一波嬰兒潮於1946至47年出世,於2011年開始退休,目前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100萬,社會的醫療福利開支壓力勢必大增。可是歐美各國的退休保障已實行多年,反觀香港目前卻仍在起步階段。
一來,強積金(MPF)僅推出15年,一般打工仔平均MPF戶口約有廿多萬元,完全不足以養老,且MPF多年來回報也為人詬病,2014年全年MPF整體的回報僅1.5%,連通脹也追不到。
二來,人口老化的必然結果,是醫療、護理開支大增,但政府去年底推出的自願醫療保險計劃及私營醫療機構規管檢討的諮詢文件,既涉及醫療系統改革,又關乎保險安排,內容複雜,一般人難以理解。加上社會仍未有共識,相信醫保、退保未來有排傾,一向作風務實的香港人,退休後寧願自力更生,也不奢望政府能提供完善保障。
康宏金融早前委託香港大學所作的一個調查就發現,高達83%的受訪者認為,退休後的生活使費主要靠自己,表示靠政府或家人的,只有16%及12%。
既然退休靠自己最實際,大家又可有計算過自己要幾錢退休?康宏調查指,在813名在職人士中,大部分預計退休後至少活多20年,而每月使費則需1.1萬元。按此推算,再加上每年4%通脹,則理想的退休儲備為1,604萬元(見58頁表)!
可增供款及延退休
康宏行政總裁麥光耀指,MPF過往多年來的平均年回報約4%,以一個22歲開始工作、至65歲退休的打工仔計算,期內MPF累積回報僅約164萬,完全達不到目標。除非打工仔另外每月再儲起4,400元,並取得約7%年回報,43年便可累積1,440萬元,將這筆錢加上MPF,便能達標。
及早為退休作打算、增加退休金供款或自行儲蓄,是未雨綢繆的做法。另一方法,就是延遲退休。
由行政會議前成員林奮強成立的「香港黃金五十」,非常關注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其出版的報告指出,延長退休年齡(香港並無法定退休年齡)已是各國普遍做法。「日本在2012年把強制退休年齡由60歲提高至65歲;澳洲將於2023年把強制退休年齡由65歲提高至67歲;丹麥計劃把強制退休年齡由60歲提高至65歲、其後再上調至67歲,並和人均壽命掛鈎;英國考慮把強制退休年齡提高至68歲。」
事實上,即使政府沒有規定,不少人都自願不退休。在美國,65歲以上又仍在工作的人多達720萬人,較10年前大增67%,當中,70至74歲的在職人士,佔該年齡層達20%,遠高於1991年的11%。
iknowledge:隨付隨支
在多國實行的隨付隨支制度(Pay As You Go),指的是用當代僱員和僱主的供款,來支付上一代退休人士的退休金。換句話說,這一代人退休後,他們的退休保障便由下一代承擔。但在人口老化下,退休人口愈來愈多、勞動人口減少,資金流入根本不足以養活下一代的退休人士,因此隨付隨支的方式,曾被已故經濟學諾獎得主Paul Samuelson批評為「龐氏騙局」。
德盛安聯余天佑:3招助退休
衣食住行樣樣都是錢,德盛安聯大中華及東南亞機構業務總監余天佑認為,對於香港人而言,退休開支最大的問題是住。「食可以慳一點,沒有錢的話,休閒娛樂也可避免,但居住開銷就不一樣,香港的樓價貴,除非你有公屋,否則住屋開銷龐大。」
一、搬離市區以減開銷
他認為,退休後搬離市區,到新界甚至內地,是可行的辨法之一。「退休後搬遠一點住,其實在外國很流行,遠離煩囂,空間反而更大更舒服。但香港只是一個很細小的城市,現時即使新界西的樓盤都不便宜,搬到內地或是未來的趨勢。事實上現時深圳已有不少退休港人居住。將居住的開支減低,便能補貼其他使費。」
根據香港統計處資料,截至2011年60歲以上、居於內地的港人達11.5萬,佔60歲以上人口的9%。
二、逆按揭提供生活費
另一種做法,就是善用逆按揭。所謂逆按揭,是貸款人若已將物業供滿,便可向銀行或保險公司申請抵押,而銀行或保險公司會每月向退休人士發放一定現金,直到逆按揭的期限屆滿為止,退休人士則可繼續在物業居住,直至去世後,物業便會被銀行或保險公司收回拍賣。
「目前香港有約一半以上的業主都已供滿樓,變相是持有一筆可觀的財產。中國人的觀念根深締固,不會輕言賣樓。但手上空有樓而現金不足,退休生活又怎會好?」他指,除非物業要留給下一代,又另作別論。
三、自製長俸滾大財富
第三種方法,是在退休後都繼續投資。「有人認為退休人士等於『食老本』,但老本可以食幾多年?香港人退休後有20、30年要過,如果投資變得非常保守、甚至不做任何投資的話,好快便花光財富。」
因此他提倡退休人士持續投資,並指透過MPF戶口,任何人都可以自製年金。「市面上已有些強積金的供應商,提供分段提取強積金服務,每個月提供一定金額,就如長俸一樣,其餘資金則繼續留在戶口內作投資,賺取回報。」
假設退休人士陳先生戶口內有200萬元退休金,撇除通脹因素,若陳先生將整筆退休金提走,不做任何投資,以每月1萬元開支計,在約16年後儲蓄便耗盡。相反若陳先生將退休金留在MPF戶口,並選擇低風險投資,假設每年回報4%,同樣每月提取1萬元生活費,最終該筆資產可足夠約27年使用,換言之積蓄的耗盡期延長了七成。
人口老化 投資新主題
傳統觀念認為,人口老化不利股市,因為退休人士的投資作風會愈趨保守,賣掉股票來支撑生活,但其實銀髮族未必一定節衣縮食過日子,其消費力潛力驚人,更帶來不少新機遇。
銀髮族消費不跌反升
Euromonitor估值,55歲以上的銀髮族,於2020年的消費力或達到15萬億美元,由食品、醫療設備、電子科技到保險理財、旅遊娛樂,都不可忽視這股勢力,預計各行各業會陸續推出不同產品迎合這班退休一族的需要。
東方匯理旗下的CPR Silver Age Fund基金經理Vafa Ahmadi指,日本的老年人就十分捨得使錢。「老人家沒有房屋開支的牽絆,因為很多老人已將物業供滿,他們在文化、休閒、旅遊都肯花錢。德銀報告更指,日本60歲以上的消費力不跌反升,直至年屆75歲左右才會減少開支。在美國也是一樣,老人家的消費增長率,高於其他年齡層。」他指,日本有些休閒娛樂企業,以銀髮消費者為主要對象,提供哥爾夫球課程、度假屋及水療設備一站式服務。
Ahmadi管理的基金,瞄準銀髮機遇,專門投資於與人口老化相關的企業,當中主要為歐、美、日企業,另外,也會少量投資於澳洲及香港,去年基金規模由3億歐元大增一倍至6億歐元,「我相信人口老化是唯一一個永久的、非周期性而持續的投資主題,因而獲大量資金流入,當然,相關企業的股價上揚也是規模增加的原因。」目前其基金獲不少保險公司、退休金及私人銀行垂青。
人口老化主題多元
他表示,當講起人口老化,很多人只會想起護老院,但人口老化這主題較想像中更深更廣,「如果三星將推出一個專為老人而設的智能電話,即是按扭大一點、操作簡易一點,三星也會是我們的揀股對象。我們稱60多歲的退休人士為年輕退休族(Young Pensioners),他們有充裕時間,身體健壯,又累積了一定財富,會打理園藝、乘地中海遊輪,也會花錢在用品如醫療保健。相反,當踏入80歲後,退休人士才會減少支出,將財富留給下一代。」
CPR Silver Age Fund組合的企業平均盈利增長率,較MSCI世界指數更高,「於我而言,年長經濟(Longevity Economy)是新興的經濟,威力愈來愈大,因此不少股票屬於增長型多於價值型。」目前基金持有不少大型藥廠,如羅氏藥業、諾華製藥及賽諾菲等,這類企業除研究癌症、內科及精神科等藥物,其實不少產品也為港人熟悉,如流感藥特敏福便由羅氏出產,諾華則有推出「服他靈」及「安鼻靈」等產品,另基金亦有化粧品巨擘歐萊雅。在過去5年,基金累積回報達101.7%,跑贏MSCI歐洲指數(計入股息的總回報)的75.7%。Ahmadi稱,由於基金受歡迎,計劃未來於香港零售市場推出。
醫藥股近年表現勇猛
近年歐美的醫藥股升得樂不可支,標普500健康護理指數在過去3年來的升幅接近100%,差不多是標普500指數的一倍。摩根大通私人銀行的全球股票策略部主管Steven Rees指,他們已連續3年持重健康護理板塊,由於行業持續高增長,今年仍然看好。
「在2013年健康護理是表現第二佳的行業,上升了42%;去年也是亞軍,上升了約25%。我不肯定在今年健康護理會否再下一城,但我認為很有機會跑贏大市。這板塊的估值已不再便宜,不過相對於其他防守板塊如基本消費、電訊及公用股,仍然較為吸引。」截至去年中,摩根大通私銀管理的資產規模約萬億美元,Rees估計今年美股仍有雙位數的升幅,而健康護理板塊升幅或會更多。
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的數據顯示,不論是德國、澳洲,還是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未來的醫療開支均大幅增長。由2010年至2050年間,預計長期護理的開支增長會大升200%、醫療開支升47%。
4D概念推動行業增長
Rees以4D來總括健康護理行業,即人口(Demographics)、藥物(Drugs)、併購(Deals)及派息(Dividends),指全球人口老化,引發龐大的需求,支撑健康護理今年有雙位數的盈利增長,高於大市的7%至8%,而且具有反周期的作用。「這個行業基本上不依賴全球經濟增長,因為不幸地我們都會愈來愈老。美國的醫療改革更是一大催化劑,未來會多2,500至3,000萬美國人擁有醫療保險,對藥物及健康護理企業都有支持。」
「另外,大型藥廠相繼研發出新藥,都是令人興奮的消息。」例如最近有藥廠推出免疫治療抗癌技術PD-1,相信是癌症治療一個重大的突破,消息令人振奮,相關股票也受惠上升。「所以這是個既有長遠增長概念,短期內又有利好消息及不俗派息回報的行業。」不過他提醒,由於板塊已升了不少,建議投資者要較之前謹慎。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