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生技新視野》十二五的高齡化商機
2011-09-12

工商時報  撰文 IEK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研究經理 張慈映 2011/09/12

依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中國大陸2009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已逼近1.7億人,占總人口的12.5%,未來幾年,每年都將有800萬人口步入高齡期,遠高於之前每年300多萬的平均增速,龐大的人口數背後,更代表著需求與商機。尤其是目前人口結構多集中在40∼64歲區間的族群,這群人多為僅有一名子女家庭樣態,後續的自我養生照護需求缺口相當龐大。

而就十二五內容來看,針對老人照護型態與相關政策規劃,將會有三大商機方向:

一是養老機構,依據健康與失能程度,可以分為養生村、老年公寓與護理之家等各類機構,政策內容明確提出:鼓勵社會資本興辦具有護理功能的養老服務機構,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30張。由於2009年每千人僅有17.3張養老床位,床位缺口仍相當大,也將帶動機構興建的機會。

二是將帶動相關高齡者用具的發展,從專業的醫用輔具、生活輔具到通用品等,才可以用來降低人力的需求與配置,協助高齡者自立與自主,可能的需求產品包含:行動輔具、助聽器等產品。

三是養老服務業,從機構到居家有不同的服務需求,包含健康居家高齡者需要的餐點配送服務,以及機構需要的相關護理人員等,因此人力的培訓與外包也是將來的發展重點與商機所在。

由於未來中國大陸的養老政策將以「9073」為發展主軸,即90%的老年人依託社區分散式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在老年宜居社區(老年公寓)集中式居家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養老。因此,以家庭為主的服務型態就變成相當重要的一環。以天津為例,規劃把居家養老服務納入各級政府「十二五」社會發展規劃,安排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托老所和老年宜居社區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從觀察中國大陸的需求可知,從養老機構的建置、養生支援服務產業到輔具的開發,這些相關需求與發展軌跡,與台灣經驗不謀而合。

數年前廠商即積極投入養生村、老人住宅的興建,已具備良好的管理與服務經驗,且醫院在護理之家等專業照護機構的經營也已掌握管理KNOW-HOW。而台灣醫療器材產業在既有輔具開發上也有技術基礎,目前應用資通訊技術優勢的遠距照護服務,也具備降低人力的高效率照護潛力。

訪談相關照護機構可知,中國大陸廠商來台灣取經的實例不勝枚舉,透過來台訪談學習,從擔任照護機構建置顧問的角度著手,透過整廠輸出的方式來獲利,將是發揮台灣經驗的最佳實例。

此外,這些照護機構也可透過銀髮居民需求開發出新產品,透過與製造廠商合作、及機構入住者的使用經驗以及建議來改良產品,逐漸發展出一套可以與研發端結合的生活實驗場的顧問服務型態,而這些產品不僅是可以提供該照護中心使用,也可以透過示範效果讓其他的照護中心也有意願採用,達到產品使用擴散的效果。

由此可知,透過發展養生照護產業,除了可滿足台灣中高齡者的各項需求,以提升台灣民眾的生活品質之外,透過產品與服務輸出方式,將台灣經驗擴展至其他華人區域,以提高產業競爭力。初期從滿足中高齡者全方位便利優質之在地養生照護服務需求著眼,透過複製擴散營運模式的方式來拓展國際市場,使台灣成為亞洲市場的養生照護產業標竿。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