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策要聞
年份:
生策會:為生醫產業下一步找出口
2014-07-09

⊙吳明發/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執行長

政府重點扶持多年的生醫產業,新藥研發將有捷報,可望有國內新藥取得全球性藥證和上市門票,及結合ICT積極布局高階醫材等,產業顯得格外活絡、生機勃勃。但現實是,接下來的製造和行銷才是最艱難的ㄧ步,特別是進軍國際需龐大資源,此亦是台灣發展生技能否成功的關鍵。此外,台灣醫療體系在健保制度的運作下,還未見本土研發新藥核價制度和相關配套機制,新藥或高階醫材即使成功研發,倘在台灣營收無法回本,恐將沒有足夠實力以支應後續龐大的國際化和品牌行銷費用。

醫療體系可說是生技醫藥產業的根基和上游,而我國醫療特色之一是國際所欣羨的健保制度,具可近性高、品質佳且成本低等優點,尤其98%民眾完全納保、滿意度80%,卻只用了GDP6.6%!這樣的成就不但美國羨慕,對岸的大陸也極思學習!但,在民眾享受低費用醫療服務過程中,健保經常性的財務困境,導致醫事人員薪資偏低、重症醫師短缺及人才外流。近年亞洲各國如新加坡、泰國、韓國和大陸,無不積極推動醫療國際化,每年更大舉來台招募人才,假日飛刀手的狀況在醫界早有所聞。另在總額預算支付架構下,加上自費諸多限制,使醫院營運受限,長期下來恐不利醫療品質精進和技術創新,這幾年醫界也已對重症手術虧損和醫療品質維持感到憂心。我們認為,此時應思考如何讓台灣醫療成為活水以發揮帶動產業發展的角色功能。

過去10多年,生策會推動的國家品質標章和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每年從百餘項的醫院專科中,發現台灣醫療的核心價值實質上緊繫三大要素,包括「人文關懷」、「專業創新」及「品質提升」,在服務運作上更以病人為中心推展整合照護與全人醫療思維,推波台灣醫療多項成就踏上國際舞台,每年更有許多國外機構與醫師來台取經學習!諸如多次登上Discovery的林口長庚顱顏手術團隊、和高雄長庚的活體肝臟移植手術等,在案例數、成功率、存活率都是世界第一,不僅有能力編寫國際醫療教科書、改變臨床指引,甚至建立疾病治療的新準則,造福無數國際病患,在在證明台灣有能力也有必要在國際醫療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國際化已勢不可擋,當主要國家都在做、而我們不做,可能導致人才外流、擴大研發與產銷之隔閡,使產業愈來愈空洞化,將非國人樂見。事實上,醫療本是「公益」,如再將受益對象擴及全球,則是「公義」,繼而如能帶動其他產業發展、提升台灣國際地位,則更是全民「公利」。惟推動過程中確實事涉民眾就醫權利、醫護人力失衡與醫療公益思維等問題,但是社會的疑慮只要經妥適規劃配套機制,可將衝擊和影響降至最低,包括設計合宜的回饋機制,以挹注健保、實質回饋國內病人;透過限額或實施醫師進行國際醫療之調控機制等,亦可保護國人就醫權益。

當前,我們看見台灣有享譽國際的醫療技術、親切貼心的照護服務、高效率的醫管系統、健全的醫藥供應鏈運作體系,國際醫療發展要件已然齊備並實具相當競爭力台灣如能以優勢和特色的醫療服務產業/醫院作為生技醫藥產業發展的火車頭和進軍國際的領頭品牌,相對於泰國、新加坡等以醫美、低風險醫療和觀光醫療作為主軸,我們則以外科及相關重症強項為主力,推出世界一流的醫療技術,拓展國際性的服務量能和產品需求,同時藉由我國醫療技術在國際間建立的良好形象和醫療品牌,為新藥、醫材、健康照護各式產品加分,連動提升國際對於我國產品的接受度和信心,相信如此將能為產業快速找到生路出口,奠定和國際競爭的穩健基礎、早日成為明星成熟產業。

如果我們可以預見醫療國際化可能帶來的利益,諸如:1.帶動生醫產業發展,擴大內需,奠定產業全球競爭基礎;2.引導國內企業和人才持續投入開發、創新尖端醫藥技術;3.持續提升醫療品質、確保臨床能量;4.避免醫事人才外流;5.活絡台灣之國際外交,促進國際合作,提升國際形象。那麼何不讓台灣醫療踏入國際、帶領台灣生技醫藥產業向前行? 

 

(以上內容見報於7月9日工商時報A7版)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