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兩岸生技產業發展趨勢
0000-00-00

兩岸生技產業發展趨勢

主講人:賴博雄 演講摘要

大陸發展現況

    亞洲地區已是全球健康事業的主戰場,新興的消費者對醫療健康的認知與需求提高,均使該地區的醫療健康市場相對的充滿活力與潛能。特別是大陸,中國社科院發表2010中國城市發展報告藍皮書: 中國城鎮化率在2009年為46.6% ,預估到了201552%2030將達到65%,城鎮化規模全球第一。隨之而來的包括缺乏品質、不協調、不和諧; 城中村、垃圾圍城等等的可能性,代表著中國未來的醫藥衛生服務的重大需求。

  北京國際金融論壇主席成思危也在Summer Davos論壇中表示:「 中國未來的工業革命是在新能源領導下的能源革命。2005年,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給中國帶來的環境成本,佔GDP34.5% ,而當年只實現了14%GDP增幅。中國須淘汰落後產能,發展戰略新興產業與先進生產性的服務業: 生技、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新材料、與三網融合。長線利多: 人口老化、解除一胎化、與內需消費。」再再說明大陸市場未來成長力道不容小覷。

  然而在2008年,大陸的醫保(意即台灣的全民健保)GDP4.5%若對照台灣6%的覆蓋情況,那麼大陸還有1.6倍的成長空間。有鑑於此,中國大陸2009~2011年投入一兆一千億人民幣進行醫療改革,比起原本的預算8500億還要高出許多,重點為擴大醫保補助、基礎醫療建設和公立醫院改革。可預期未來醫院點數增加醫療器材汰舊換新,將帶動中國醫療器材市場年成長達11%,高於產業均值6%;另一方面,生活水準提高、老年化社會形成中國保健產業年增率成長達20%

  近期,大陸發展健康產業,政策不斷。最受矚目的還包括2009.06.02 國務院45號《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以及 預計今年06月,將由發改委公布《2010-2015年生物醫藥產業振興規劃》;在藥品方面,201131日起施行新版藥品GMP,規定所有新建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生產企業新建(改、擴建)車間應符合新版藥品GMP的要求。現有藥品生產企業將給予不超過5年的過渡期,並依據產品風險程度,按類別分階段達到新版藥品GMP的要求。現有藥品生產企業血液製品、疫苗、注射劑等無菌藥品的生產,應在20131231日前達到新版藥品GMP要求。其他類別藥品的生產均應在20151231日前達到新版藥品GMP要求。

  綜合以上,可以密切注意四大面向包括1)cGMPPIC/S製造工藝及規模產能,2) CEEMA FDAGHTF等法規能量,3) 醫材快速成形、量產、設計與系統整合能量,與4) 行銷通路等企業發展。

 

台灣發展現況

  根據2009年,台灣生技醫藥產業營收有2,010; 廠商家數1,300;平均一家有1.6億的產值,每位員工產值為400萬。這個數字還超過台積電每位員工360萬台幣。不過若是與National AveRoche等比較,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雖然台灣臨床試驗能力優異,不過在國際臨床試驗登錄資料上,卻有被中國、韓國趕上的趨勢,在2009~2011的年初僅成長7%,落後於中國12%、韓國15%成長。

 

12.2009

09.2010

02.2011

 Taiwan

1,574

1,889

2,087

  China

1,427

1,776

2,024

  Korea

1,510

2,038

2,308

  

  由此來看,台灣的研發能力、技術不是問題。台灣目前遭遇最大瓶頸在於「規模」!要擬定生醫發展產業戰略,核心的概念就是擴大規模!當前要務-由財務投資推動整併括大企業、產業規模:1. 擴大生產線, 2. 加強產業供應鏈, 3. 結合精機、設計、ICT、與GMP製造能量、以生產模組化工藝建立產品多樣化產能彈性化的生醫製造規模

 

 

台灣產業戰略與對策
 
   針對生醫產業發展戰略,講者歸納出八項重點。其中一、二、三: 建立制高點(機動); 四、五、六: 擴大橋頭堡(切時); 七、八: 動員後備隊(能量、機制)

一、    結合法規科學與卓越科研,優化法規環境。

講者特別舉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為例,在2007年生策會催生生技新產業發展條例,自2007.06通過之後,短短三個月,生技類股價格大幅成長,其中製藥成長2.5, 18/36 (ASP, average share price,); 生技成長2.6, 15/29 (ASP, 2.6x); 醫材成長2.7, 13/27 (ASP)

二、推動比較療效研究,追求卓越臨床科學

三、開發製程工藝智財,領先質量,取得寡佔

四、連結統合醫療、醫工、ICT與基因体學,開發創新產品、技術、與新市場

五、代工分工共工主導

六、由財務投資推動整併括大企業、產業規模

七、建立全國醫療院所醫療資訊聯結網,由ICT產業參與投資

八、提供誘因促成異業(含ICT, Precision Machinery, Electronic, Meditech, Bio & Pharma, Material Science, Healthcare Service…etc.)合作、聯盟、整併

  總結今日重點,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發展,必須為產業注入新的能量,應該培育高品質的生醫人才,引入跨領域、全方位的專家;並結合傳產製造能力與規模,利用高科技產業創新能量,為生醫產業開闢新的利基。除此之外,必須有效將基礎研發與臨床研究能量轉化成為商化動能

  除了積極注入能量,同時,也要有避險的觀念,應嚴格執行政策、法規影響分析,並全盤檢討產業、健保政策。因應市場變化採取最

適當的輔助。致於在擴大規模的部分,除了,把握融資機會、透過調整股權結構與進行整併以擴大企業規模;醫材、藥物、生材等領域廠商應試著共同合作開創、擴大市場。在兩岸合作方面,必須同質、異性兼顧;以人才、臨床、製造聯結跨國企業,如此才能協助國內生技醫藥產業永續發展、開創新的利基與市場。

 

完整講綱請按此下載

 

 

記錄整理 生策會 吳芸汝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