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榮文生醫攻預防醫學 自動化檢測揪出癌細胞
2021-03-17

在全球擁有26,000多名員工的電子大廠英華達公司,為了跨入生醫領域,卻選擇和新創公司榮文生醫合作,共同開發全台最先進的癌症篩檢自動化系統。榮文生醫,這家位在桃園龜山的小公司,正掀起台灣癌醫檢測的新紀元。

去年12月1日,英華達與榮文生醫經過三年的合作,以一台名為「IronMagR循環腫瘤細胞自動化檢測系統」,獲頒「第17屆國家新創獎」企業新創組的生技製藥與精準醫療類獎項。

英華達是英業達集團旗下,華人世界手持式電子產品的第一品牌,其「OKWAP」產品在市場上一向以創新及美感著稱,涵蓋著整個大中華市場全網通訊的各種可能需要。但是外界都很好奇,英華達為何會跨足癌症精準醫療檢測領域?和英華達合作的榮文生醫,又是什麼樣的公司?

創新做法 把費用變親民

英華達副總經理曾慶安表示,集團近年來在生醫領域的開發策略,鎖定「智慧醫療」、「雲端健管」及「精準醫學」三大領域,其中前兩項所開發的產品,一是「全家寶」生理量測系統,二是「思邁」智彗輸液系統,這兩項都是自行開發,第三項「精準醫學」的部分,則是透過榮文生醫的合作。

曾慶安說,「全家寶」是去年初上市的全方位生理量測系統;「思邁」智慧輸液幫浦,則是結合醫療互聯網技術,目的是協助醫護人員更精準的為病人完成輸液,提供安全更簡便。

至於英華達和榮文生醫合作的「IronMag循環腫瘤細胞自動檢測系統」,是一套癌症檢測的自動化設備,由長庚大學醫技系教授曾慶平研究團隊開發的技術。 所謂「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是癌細胞從原發或早期轉移處脫落後進入到血管中,藉由血液循環進一步轉移到體內更多部位。如果CTC數量愈多,通常意指癌症較嚴重。

榮文生醫營運主任洪偉珊表示,癌症的種類,80至90%細胞都是上皮細胞癌,例如肺癌、乳癌、大腸癌都是最常見的上皮細胞癌,榮文生醫是從人體所抽出來的血液中,去偵測體內循環的上皮細胞癌。

瞄準商機 拓展大陸版圖

英華達與榮文生醫合作的,就是以CTC為檢測項目開發的自動化檢測系統。曾慶平說明,目前醫療院所或檢驗所檢驗CTC,從樣本取得到檢驗報告出爐,往往需要好幾天,但透過榮文生醫的自動化系統,一天可完成八個個案檢測,且僅需2cc的血就能檢驗出八成的癌細胞。

2017年,英業達集團旗下英華達為了尋找適合的癌症檢測技術,無意間知道曾慶平的技術原理,可將CTC檢測由人工轉為全自動檢測,不僅檢測時間能縮短,連檢測費用更能大幅降低,由一次3萬元降至一半。

不過,目前國內多家醫學中心已有CTC檢測功能,英華達與榮文生醫合作推出的「IronMag循環腫瘤細胞自動檢測系統」,與其他的檢測系統比較,在功能上有何不同?洪偉珊解釋,目前各醫學中心進行的CTC檢測,都是採取「正向篩選」機制,也就是在血液中找出可能的癌細胞,精準度較低,偽陰性(有癌症但沒有發現)可能性高。但英華達與榮文生醫開發出「負向篩選」模式檢測的系統,是透過剔除法,溶解紅血球並去除白血球過程,再做CTC功能標記辨識,就能更精準計算抓出癌細胞。

這套CTC檢測系統已獲得北部兩家大型醫學中心認同,並已獲得醫學中心採購,曾慶安強調,由於大陸各醫療院所對於癌症檢測的風氣也很盛,這套系統,也將開始朝大陸市場發展,目前已取得大陸專利,開拓精準醫療國際市場商機指日可待。

生科政策研究中心:榮文生醫負向篩選 提升準度

英業達集團旗下英華達與榮文生醫共同開發的「IronMag 循環腫瘤細胞自動化檢測系統」,2020年獲得第17屆國家新創獎(企業新創組之生技製藥與精準醫療類獎項)。主辦單位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表示,兩公司合作開發這項檢測系統,為全自動化分析循環腫瘤細胞平台,同時也兼具自動化與AI軟體分析,落實Sample In–Data out的全自動化循環腫瘤細胞檢測。

生醫科技政策研究中心所主辦的國家新創獎,為國內生醫與大健康領域研發成果競逐的最高指標獎項。專業評審每年從300多家企業或團隊中,評選出具「創新價值」的優質產品給予獎勵。

國家新創獎評審委員認為,液態切片是癌症精準醫療的新策略。檢測血液中有沒有循環腫瘤細胞存在,可以提供「眼見為憑」最直接的癌症檢測證據,在癌症各個時期的臨床檢測都相當重要。專家認為,現有市場上的檢測平台因繁瑣複雜、耗時、欠缺全自動化檢測等因素,導致臨床上無法普遍進行循環腫瘤細胞的檢測,使罹癌病人無法得到更完整癌症變化的資訊,甚為可惜。

英華達與榮文生醫突破既有的思維,採用與市場現有產品不同的策略,以「負向篩選」模式進行「IronMag 循環腫瘤細胞全自動檢測系統」產品的設計。透過搭配專屬的試劑與耗材組,該系統將循環腫瘤細胞的分離、免疫螢光染色、細胞影像擷取、AI輔助影像判讀、人工複核、自動報告產出等流程整合,大幅提升循環腫瘤細胞檢測的準確度及品質。

(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