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藥品供應鏈傾中 美日法祭優惠促回流
2021-03-23

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包括美國、日本、法國等先進國家發現,一些重要的醫療物資由中國或印度生產,供應鏈過於集中這兩國,對自身防疫工作、甚至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因此紛紛祭出優惠政策,鼓勵相關業者回流。

美國早在去年三月川普政府時期就宣布要擴大投資,鼓勵製藥產業回流美國,實現美國製造;衛生部旗下的生物醫學高級研究發展局(BARDA)去年五月與維吉尼亞州藥廠Phlow簽署為期四年的合約,以生產武漢肺炎所需的藥品,合約金額達三.四五億美元(新台幣九十八億元),該合約可能在十年內擴大至八.一二億美元,成為BARDA使上最大規模的合約;Phlow先前主要是在印度和中國生產藥品。

BARDA去年三月起將簡化藥品和疫苗生產列為優先事項,一方面是為了對抗疫情,另方面也是為了響應白宮推動藥品在美國、而非低成本國家生產的政策。

法國總統馬克宏為了鼓勵製藥商回流和創新,政府已撥款一五○億歐元(新台幣五○七六億元),法國化學製藥集團Seqens表示,將遷回十二種化學分子的生產線;賽諾菲(Sanofi)則宣布設立一項專門生產原料藥(API)的工廠,以帶動歐洲遷回其供應鏈。

日本政府則編列二四三五億日圓(新台幣六三八億元)預算,協助日企將生產據點移出中國,響應此一政策的企業包括鹽野義製藥、醫療儀器製造商泰爾茂(Terumo)等。

(自由時報 編譯盧永山)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