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BIO Digital 2021 焦點:疫苗生產熱潮快過?將成為穩健的醫藥產業?
2021-06-17

來源:基因線上 文/KATHY HUANG

過去一年內,疫苗生產無疑是疫情帶起最風起雲湧的產業之一,不僅活絡醫藥市場各環節,更為疾病預防帶來實質效用。這股熱潮會延續嗎?或者不久後即將退燒?

在 BIO Digital 2021 聚焦於疫苗產業的會議中,由 WomenLift Health 執行長 Amie Baston 主持,邀請產業、投資與公衛領域等專家,探討疫苗產業的未來趨勢。

Baston 執行長引言指出,新冠疫情促成了科學界新的合作模式,不論跨國界或公私部門之間的合作,都集結大量研究經費與資源挹注。這當中又以疫苗研發最為傳奇,新冠疫情可能帶動 21 世紀以來最興盛的一波疫苗發展。在此同時,疫苗在不同國家地區間的可及性差異,卻也產生巨大的國際不平等。

延續疫苗研發帶動的合作模式

提及疫苗研發的合作模式,Pfizer 疫苗部全球總裁 Nanette Cocero 相當肯定新冠疫情帶來的這股改變。她以 3 個面向說明:

1. 產業界的內部合作,最為人所知的也就是 Pfizer 與 BioNtech 共同研發新冠 mRNA 疫苗的例子。兩公司自 2018 年開始有針對流感的 mRNA 疫苗研究計畫,2020 年疫情爆發大幅提升合作程度。
2. 管制機構與私人單位間的合作,審查流程縮短使疫苗供應得以在更短時間內完成。
3. 臨床試驗串連政府衛生部門、醫學學會組織、倡議團體之間的合作,不僅提升臨床試驗有效性,廣納受試者也增加受試群體的多樣性。 

Pfizer 作為參與 mRNA 疫苗研發的關鍵藥廠之一,2021 年單年就創造 260 億營收。Cocero 總裁指出將來 5 年內 Pfizer 預計每年至少推出一種新疫苗上市,特別鎖定孕婦族群的疫苗,以維持疫苗研發的生產能量。

跨產業、跨規模的疫苗投資市場 

SVB Leerink 資深總經理 Geoff Porges 則從投資觀點,分析疫苗生產如何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他指出這股趨勢對於原本是小型、新創生技公司帶來新契機,如一舉成名的 BioNTech;對原本就是巨型藥廠的 Moderna、J&J 而言,也是一大改變。

Porges 總經理更看好將來在疾病預防的投資市場。再以疫苗為例,生產條件持續進展不斷縮短產品週期,加上上下游檢測、定序等完備的基礎建設,將吸引大量私人投資挹注資本。不過他也點出疫苗投資市場的專利歸屬的問題,將是這個新興、跨產業投資市場很快就要面臨的難題。

非西方國家的疫苗研發經驗

中國三葉草生物製藥(Clover Biopharmaceuticals)執行長 Joshua Liang 則以非西方國家的角色出發,分享該公司研發重組蛋白疫苗經驗。

他指出由於中國疫苗研究的起步時間較晚,因此 Clover 很難取得機會納入國際研發計畫。再加上過去一年間不斷有新的疫苗技術問世,相形之下,中、低度開發國家不斷爆發新的疫情,卻難以取得疫苗資源。不論從研發資源或者疫苗可及性的角度,他都鼓勵研發單位加入 COVAX(COVID-19 Vaccines Global Access)、WHO 等國際合作計畫,促進更平等的醫藥資源分配。

疫苗公衛教育與策略性疾病防治

GeoVax Labs 執行長 David Dodd 認為新冠疫情為全世界帶來一堂相當有效的公衛教育,大眾對於疫苗的重要性日益看重,這對於全球公衛防治是難得的成果。將來持續的挑戰則在於疫苗普及教育的深度與持久性。

加強疫苗教育深度,意味著在鼓吹優點同時也應揭露施打疫苗的隱藏風險、可能副作用,Dodd 執行長認為藥廠尤應負起深化疫苗教育的責任。持久性方面,Dodd 執行長指出應持續追蹤施打疫苗的長期作用,不論是多劑疫苗、或多年期影響,都是維持長久疫苗普及教育的一環。

以偏遠國家的疾病防治來說,Dodd 執行長也看好疫苗科技能發揮的功效。相較於一些需要多劑量、配合多種療法的治療,疫苗是更實際的選擇。若能克服運送條件等技術困難,疫苗將能成為策略性全球疾病防治的重要推手。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