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生理數據圖像化 「超聽診器」輔助遠距醫療
2021-08-31

來源:DIGITIMES/范仁志

發明於1816年的聽診器將迎來變革,日本醫療新創AMI(Acute Medical Innovation)推出了可稱為聽診器2.0科技的產品「超聽診器」,能同時測心音心電血氧等資料,透過網路傳輸資料,能立刻將資訊圖像化,2020年已配合疫情公開實驗,預定2022年上市銷售,2023年以AI輔助診斷技術進行再一次進化。

中醫診斷程序,望、聞、問、切,現代說法是:視訊看診、化學分析、醫病詢答、物理分析。透過視訊的遠距醫療只能做到看診與詢答,若需要進一步的判斷,比方診斷COVID-19(新冠肺炎)必經步驟之一的聽診,還是要把病人送到醫院,而且恐怕不能與醫生保持超過1.5公尺的社交距離。

對此,AMI社長、同時也是醫師的小川晉平表示,用防疫車輛或直升機把疑似患者送到醫院進一步診斷的遠距醫療,就與電子病歷表印成紙本專人寄送一樣,說這是醫療革命,太奇怪了。

雖說X光、呼吸器、血液檢驗裝置等設備只能裝在醫院,但聽診器基本技術與無線耳機並無二致,只是心音與肺部雜音通常是100Hz以下、甚至低於20Hz的低頻音,而且要貼在胸部而非耳部等細節差異,以同樣的技術設計無線聽診器不是不可能。

而且傳統聽診器對低頻音的效果,受限於醫師本人聽力,應用數位科技的無線聽診器就乾脆追加音頻顯示分析,讓低頻音視覺化,提高診斷精度;而收集低頻音需求加大聽診器與皮膚的接觸面積,就能在聽診器邊緣追加3個電極,以及血氧測量等感測器,這就是現在的超聽診器。

超聽診器等待日本醫療器材認證時,疫情爆發,AMI馬上捐贈60組超聽診器,供相關機構減低接觸病患的非接觸聽診應用,2020年10月超聽診器因而獲得醫療器材許可。

AMI當下的第一要務,就是建立超聽診器的量產及行銷體制,而因超聽診器能將收集到的資料數位化圖像化,壓低AI輔助診斷系統應用的門檻,發展超聽診器與AI輔助診斷連動應用,也是下一個目標。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