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李伯璋/全方位務實面對台灣全民健保
2021-10-25

⊙李伯璋/健保署署長

台灣的全民健保的總額制度確實發揮控制醫療費用成長的效果,只是、每年各醫療院所申報的服務點數總是超過總額預算金額,使得點數的點值被打折扣。民眾對健保有高滿意度,醫師卻是低滿意度,醫療體系如同要爆炸的大悶鍋現象。面對這樣的現實問題,健保署會務實面對人性,依臨床醫療專業建議進行管理檢討!

落實使用者付費的部分負擔

一般門診平均有七十%之件數不用付藥品部分負擔、慢性病連續處方箋依現行規定無須繳交藥品部分負擔、檢驗檢查依現行規定亦無須繳交檢(查)驗部分負擔。未來積極落實分級醫療下,將依醫院層級收取基本額度及級距的藥品與檢驗檢查部分負擔,並訂定上限,保險對象至少支付基本的銅板價格,政府也一定會將保護弱勢族群的理念納入考量。年輕世代是較能接受「使用者付費」的概念,它不全然是用來增加健保收入,而是更可以藉此改變民眾及醫師的醫療心態。

合理給付醫療服務

醫界人士常批評「心臟按摩比腳底按摩更便宜!」,藥界也常舉「一顆藥比糖果便宜」的例子來表達對藥價調整制度有所不滿。術後病人「呼吸運動」的訓練,每次給付八十五點,一天也只能計價一次,支付點數少到對醫療人員所付出的心力很不公平。我們已陸續邀請醫界訂定合理管理規範,回歸醫療專業判斷提供適切的醫療服務。

我國COVID-19疫情於今年五月升溫,國際經驗顯示高流量鼻導管治療與「俯臥式擺位」對重症患者極具效益,健保署也都儘快請專家同意新增申報代碼,回應院所治療病患時擁有更多健保資源可使用。針對基本診療章的藥事服務費、住院護理費、醫師診察費作調升;四百項急重難症項目,如「氣管內管插管」、「心肺甦醒術」,「到院前心臟停止病患急救成功個案」,也都提高支付點數來回應醫界對照顧急重症患者付出的心力,健保的給付必須因應時勢,與時俱進,務求以病人最大利益為考量,也期待醫院能與醫事人員共享健保資源。

精準醫療時代

一種突變基因可能與多個癌別有關,一個癌別也會有多個突變基因的出現;同樣的,一種標靶藥物的使用,也可能需要搭配多個基因檢測來達到精準醫療的效果。目前的精準醫療的趨勢是一旦發現特定基因突變,就儘早使用與特定基因突變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因應這樣的醫療模式轉移,健保也不斷調整給付規定。

遠距醫療會診、視訊診療與虛擬健保卡的應用

偏鄉離島的遠距醫療與老人化社會的居家醫療將是台灣醫療體系的重點,透過醫療科技,將遠方的專科醫師帶到在地端民眾眼前,有效率地提供醫療諮詢,實現在地就醫、在地治療,病人不動之醫療服務,必要時、立即啟動轉介服務,有效把握治療黃金期。目前是限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及急診,後續將朝擴大執行範圍(施行地區、場域、會診科別)、新增遠距診察人員(醫師對護理人員)作檢討。疫情期間、依「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先針對COVID-19感染居家隔離病人提供「視訊診療」,再放寬擴大為穩定慢性病人及不便去醫院的長者,未來將依政策指示檢討是否納入常態性給付來規劃。

配合數位國家發展方向,除實體健保卡保留外,逐步發展「虛擬健保卡」,提供更好的工具,讓醫師到偏鄉居家醫療服務時,不須再帶著沈重的讀卡機、筆記型電腦等工具,讓醫事人員更好做事。

就醫識別碼、商業保險與健保大數據二次利用

健保署為提升民眾就醫之品質與安全,會將每一筆就醫資料建置單一的「就醫識別碼」,該項代碼由地(醫事服務機構代號)、時(就醫之日期時間)、人(民眾之身分證號)組成個人單次就醫事件之唯一編碼。供醫療院所串接從當次就醫之「健保卡資料上傳」、「檢查檢驗結果」到「醫療費用申報」所有就醫資訊,也可以供醫療院所之間轉診、轉檢、代檢時資料交換的資料識別工具,促進雙方溝通的便利性。

全民健保是強制性社會保險,照護全民並提供基本必要的保障,許多民眾生病或罹癌需醫療時,當有自費醫療需求時,才發現沒有商保健康險分攤醫療費用風險。為強化個人醫療保障是否可藉由投保商保健康險補位健保,我們會負起良善管理人的責任,持續與保險局合作促請商保開發補位健保的保單。

健保署利用健保大數據分析的結果進行相關給付設計,也規劃開放健保大數據應用,讓國內產業能多元提升健保資料庫的價值。我們非常重視民眾資料的安全性,會將資料去識別化去連結,無法辨識特定當事人。我們也檢視如何在保障民眾資料安全與學術研究或資料加值應用間取得平衡,在中研院何之行副研究員協助下,已在「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內新增以「健保資訊運用及共享」為主題,提供民眾表達意願及簽署個人資料利用告知同意書。

醫療新經濟模式 健保新管理戰略

我們會務實面對台灣醫療問題,台灣的全民健保是單一保險人制度,醫療費用年年增加,以調高保費來因應絕不是長遠之計。醫療AI、精準醫療、新藥、新特材、新醫療技術的發展也直接或間接影響健保的管理走向及新的策略,「沒有開始,就沒有改變的機會」,我們追求台灣健保能永續經營,力求打造一個有效率的健保制度,提供醫療人員快樂的工作環境,為台灣人民的健康照護奮力前行。

原文/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480434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