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東洋:讓精準再生醫療動起來
2022-09-13

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

台灣東洋董事長林全12日表示,台灣製藥業已錯過小分子(化學)及大分子(蛋白質)藥物發展機會,但是精準醫療及再生醫療與其他國家比較,仍然站在相同的起跑點,台灣應鬆綁法規、凸顯利益,讓產業動起來。

林全強調,發展精準與再生醫療應該讓法規更寬鬆,讓其比較利益更凸顯,應借鏡金融業的「監理沙盒」做法,讓精準醫療及再生醫療可先行起跑。

衛福部昨日舉行「藥品實施 GMP40 周年暨 PIC/S 入會十周年活動」,林全以「談台灣製藥產業的發展政策」為題發表專題演講。除了林全之外,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蘇東茂、生達化學總經理范滋庭等多位製藥業負責人,也分別針對台灣健保核價、本土與進口學名藥的差別藥價等問題向政府提出建言。

衛福部長薛瑞元則指示健保署,未來針對創新藥品, 可評估先提供暫時性健保支付許可,待後續驗證「真實世界數據」再決定是否提供持續性的健保核價。

林全表示,台灣的製藥產業有其特殊之處,2007年啟動了「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到了今年又改成「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這個條例在其他產業是沒有的,可見得政府對發展生技製藥產業的重視。

林全表示,成功的產業發展政策必須符合比較利益原則,比較利益就是相對於其他國家,我們是不是有更好的利益,他說,製藥業有高度管制問題,牽涉衛福部與經濟部,製藥產業雖然有研發、生產製造及銷售,不過很難全部連結起來,尤其台灣在國際上沒有很好的通路,國際銷售較薄弱。林全指出,台灣的健保費用給專利藥比重高達七成、學名藥僅給付三成,但學名藥數量在國內製藥業占比卻最高。

生達總經理范滋庭表示,台灣的學名藥市場目前是進口學名藥的藥價高於國產,加上政府為控制費用,導致業者獲利下滑,成本提升,健保藥品費用申報國產藥的占比,也逐年減少。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