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兩岸醫療合作 降低進入障礙
2010-03-22

【旺報】2010/03/22

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陳維昭表示,兩岸醫療產業交流非常重要,首先在於藥品及器材的認證,例如有些藥在大陸經過檢驗合格,但台灣不承認。第二在於臨床實驗及研究的共同合作,因為有些疾病的產生跟人種有關,國際大廠研發的藥物不一定適用於亞洲人,或是療效及副作用不同,兩岸共同研發可創造的商機無限。

第三點是台灣中藥材多半從大陸進口,但是品質不穩定,中藥也尚未系統化,兩岸可共同編撰中華藥典。第四是在大陸投資設立二、三級醫院,過去要申請設備常不被允許,因為台資被視為外商。第四是台灣醫療人員、護理、醫檢人才的認證。目前因大陸的薪資水準仍低,短期內台灣會申請去大陸工作的醫護人員應不多。

陳維昭說,生策會協助兩岸把許多關節打通,現在兩岸的衛生機構對這幾點都有共識,希望在第5次江陳會可以簽訂相關合作協議,之後大陸要修改法規就會很快速,降低台灣人在大陸發展的進入障礙。

投資資金 湧入生技業

過去大家對生技業的看法就是「燒錢的行業」,生策會顧問廖繼洲表示,因生技業從研究成果到產品化要經歷「死亡之谷」的階段,也就是需要花費815年及812億美元,才能成就一個產品。但現在台灣研究人員很聰明,不需要自己從頭做到尾,可以做到一個階段就賣給國際大廠,取得資金再投入其他的研發,他估計通常做到一半的研究出售,可以賣6倍價格,全部自行完成可以獲利約13倍,但這段期間的甘苦也是外人難以想像的。

生策會副執行長賴博雄表示,過去台灣的生技醫療業是專家政府在做,但近幾年來投資人及專業經理人也開始投入,因此生技股成交量大增,提高了產業規模。例如中天原來的股東只有幾個人,募資後股東高達7萬人。現在生策會致力安排產業及學界合作,建立一個資訊平台,讓專家來看這些研發成果是否有商品化的機會,然後再找專業投資人的資金投入。

生策會執行長吳明發認為,未來生技業必須要整併,出現幾個旗艦公司,比方說把綜合型藥廠、藥證合併後,產生出專業的軟膏、抗生素、針劑等大型專業型藥廠等,但要形成規模,一方面也要有大眾、金融業及異業的資金進入支持,及高科技業的管理人才知識技術的加入。若行政院可以先介入,讓許多綜合型小廠順利退場,不僅可以為生技業的困境解套,也可以壯大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

 

【原文網址 https://news.chinatimes.com/wantdaily/0,5253,11052103x112010032200217,00.html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