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民國99台灣久久-疼得要命 咬牙切齒的恐懼
2010-05-07

【 中國時報  記者/高有智、張謙俊 】2010/05/07

俗諺有云「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但在專業牙醫眼中,牙痛可能是病,不管如何,牙痛確實很要命。馬偕來台行醫三十年,為病患拔牙超過二萬顆,當時缺乏口腔衛生觀念,民眾常常一口爛牙,拔牙可解決民眾切身之痛,馬偕也被人們視為「救命恩人」。一顆牙齒看似不起眼,背後卻述說著百年醫療故事。

「看牙比生孩子還要可怕啊!」平時犀利問政的立委黃淑英,是兩個孩子的媽,提到看牙就直呼,生產的痛苦都比不上看牙的煎熬。她從小就是一口爛牙,部分原因即是害怕看牙醫,往往拖到牙齒發炎,甚至神經壞死,「每次聽到磨牙機的聲音,我就頭皮發麻,全身緊張,擔心牙醫的工具會刺到舌頭或牙齦神經。」

早期都沒錢看病 牙痛只能忍

看牙總是「神經兮兮」的黃淑英,等到留學美國,看牙價格尤其昂貴,她改到牙醫教學門診掛號,沒想到,牙醫系教授竟當著醫學生面前毫不客氣說:「像這樣一口爛牙的病人,就是最需要治療的病人。」她羞得想要當場挖洞鑽進地下。省了錢,卻賠了面子。

黃淑英的例子,也是許多人害怕看牙的寫照。其實,早期台灣人看牙醫並不方便,台大牙醫名譽教授韓良俊表示,當時社會充斥密醫或齒科仔(齒模技工),二次大戰後才逐漸建立正規牙醫,尤其健保推行後,牙科專業才受到重視。

八十年老牙科 與病患成世交

生長在高雄縣漁村的五十三歲婦女廖韻喨回憶,童年時只要牙疼就是忍著,不然就喝白開水止痛。民間還流行偏方,將蛀牙的地方點上味精,或者是塞一顆「臭藥丸仔」(治療肚子痛的征露丸),臉頰外面則塗抹綠油精或萬金油之類,想盡辦法減少牙疼。「當時一般人連生病都沒錢就醫,更何況是牙齒痛。」

位在基隆孝一路崁仔頂魚市場的「長壽牙醫診所」,開業已逾八十五年,診所傳承三代,第一代楊阿壽是日本大學齒科醫學士,兒子楊金波克紹箕裘,第三代周振才從台北醫學院牙醫系畢業,再赴日本進修,他因舊俗「抽豬母稅」改姓周,十五年前返回基隆接手。這是基隆唯一的三代牙醫,並都當選牙醫公會理事長。

診所的老病患早已超越一般醫病關係,昇華到「世交」的信任感,甚至也有五代都在這家老診所看牙。六十三歲的周振才,為照顧死忠病患,打消了六十歲退休念頭。他回憶一段有趣故事,一位到澳洲留學的女學生,強忍牙痛搭了十幾小時飛機回台,一下機場就直奔基隆,為的就是給他治療,希望能對症下藥找出毛病。

從醫療到矯正 已成美麗符碼

周振才初中時,就跟著父親見習,充當學徒助理,早期牙醫師少,光復初期,基隆僅有兩家台灣人開的牙醫診所,「診所椅子常客滿,病人在外排隊等看牙。」他表示:「早期牙醫的醫療椅,猶如理髮椅,病患是坐著接受治療,牙醫站著看牙,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以上,工作量大,牙醫看病看的腰酸背痛。」如今看牙已發展到病人躺著治療,牙醫可以坐著看診,比起過去輕鬆多了。

走過百年,牙疼從束手無策到普及醫療,牙科除了治療牙病,愈來愈重視預防保健,也有愈來愈多人帶過牙套。牙齒除了健康,更已成為現代流行的美麗符碼。

【 原文網址https://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5266x112010050700042,00.html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