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生技新視野》兩極化世界的生醫商道
2011-10-10
 
工商時報 撰文/李世仁(浩理生技董事總經理)2011/10/10

美國投資大師巴菲特於8月14日投書紐約時報,直言應該增加高所得富人稅,美國總統歐巴馬遂因應提出徵收「巴菲特稅」,試圖挽救美國經濟,並改善貧富不均的兩極化經濟困境。

兩極化的現象,不僅全球貧富兩極化、資源兩極化,其實台灣的生技資本市場亦呈現兩極化現象,也就是上市櫃市場熱絡,但未上市櫃市場冷清的極端現象。

筆者曾經撰文「台灣生技創投15年興衰史」,分析台灣現仍運作的生技創投基金僅餘5家左右,且大多數將在兩年內結束,因此台灣的生技新創公司在未上市櫃前募資非常辛苦;但是若能成功上市櫃則很可能一飛沖天,左右逢源享受高股價。

台灣上市櫃生技類股近年來受青睞的程度,可以由生技類股總市值在3年內成長了3倍達到2,500億元,約占台股總市值25兆元的1%,但每日成交量約是台股總成交量的4∼5%之現象可知。相對的電子半導體類股之權重占台股60%,但每日成交量僅約40∼50%。另一個觀察指標是生技類股的股價,常常顯現的是興櫃股價高於上櫃,上櫃股價高於上市的奇特情形,且興櫃公司的股票日成交量屢創新高,顯現非專業與專業的股市投資人都勇於投資追求生技公司股價。

台股上市櫃生技公司的極端熱絡對照未上市櫃生技公司冷清的兩極化效應,其實顯現的涵義是股市投資人青睞生技類股,但具備創新的生物技術擁有者卻難以創業。此對於台灣的生技產業發展非常矛盾而不利。幸好台灣的科技基本法已在修訂中,政府亦在全力促成生技創投基金,兩極化間的鴻溝有望逐漸拉近。

那麼在台灣上市櫃前後這麼兩極化的資本市場環境裏,生技公司應如何擬定適當的發展策略呢?筆者認為有幾個大原則可以把握:

未上市櫃生技公司發展策略

1.先瞭解台股投資人喜好特性,分析台股上市櫃生技公司營運模式,尋求自身最佳定位。

2.盡量利用學、研、醫之技術人才與能量,結合官方研發補助資源,盡速建立公司技術平台與短中長期產品組合,快速壯大公司內容。

3.聚焦運用有限資源,盡速讓自己成長至可上市櫃貌,或至少可興櫃貌,以連接資本市場。

4.嘗試槓桿操作資本市場資源,例如與上市櫃公司結盟或合併,或甚至反向併購,間接活用資本市場充沛資源。

已上市櫃生技公司發展策略

1.明確公司定位與成長營運模式,與股市投資人保持良好互動,共創雙贏。

2.充分運用金融業資源,與金融業維持良好互動,共創雙贏。

3.策略聯盟國際合作夥伴,互相加值加分,共創雙贏。

4.甚至要能應用國際資本市場資源,藉由發行公司債、特別股、國際信託憑證(GDR)等國際金融商品,活用股權交換、併購等資本市場手段,使公司成長為國際級公司。

政府一向是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在兩極化的資本市場環境,政府的最適策略又該如何呢?所謂「知識經濟」即是發揮知識力量,以知識創新為基礎,並使發揮產業經濟效益者。

簡言之,政府必須鼓勵學研醫單位積極的創意發想,鼓勵創新技術開發,鼓勵創業家創業,並輔以推動眾多生技創投基金成立,促成創投家的投入協助,有效銜接未上市櫃生技公司邁向上市櫃資本市場的重要缺口。只要能有效修補兩極化的鴻溝,台灣生技產業不蓬勃發展亦難矣!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