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基因科學》華人躁鬱症基因解碼 有助研發新藥
2014-01-16

【中國時報 湯雅雯報導】2014/1/16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與國內44家精神醫療機構,耗時10年找到華人對抗第一型躁鬱症有效的關鍵基因。中研院表示,只要躁鬱症患者體內「谷胺酸脫羧((酉每))樣蛋白 (GADL1)」含有對偶基因「T」,服用情緒穩定劑「鋰鹽」就有效,可造福更多躁鬱症患者。

 

中研院生醫所特聘研究員鄭泰安表示,他花了7年蒐集1761名躁鬱症患者資料,再花3年時間分析,發現亞洲躁鬱症患者體內的GADL13個基因變異點,能夠有效預測「鋰鹽」預防治療效果,但這3個基因變異點僅存在亞洲血統,歐洲與非洲人沒有此基因。

 

鄭泰安指出,1761名躁鬱症患者中,約有一半帶有對偶基因「T」,他再挑出394名完全遵守醫囑服用鋰鹽2年的躁鬱症患者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服用鋰鹽有效的患者,高達93%的病人體內都含有GADL1的對偶基因「T」,包含TTCT

 

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李朝雄表示,國內躁鬱症患者約23萬人,為防止躁鬱症反覆發作和高自殺風險,約15%的自殺率,若衛福部可接受此研究結果,未來醫師可先檢測患者是否有對偶基因「T」,使用鋰鹽對症下藥會更有效。

中研院表示,此繼續未來將技轉給廠商或藥廠,發展臨床上用來篩檢鋰鹽療效的套組。而此項研究成果近期也登上國際排名第一的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