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中國大陸醫藥與醫療器材相關政策分析
2014-08-25

中國政府每五年籌畫一次的「五年計畫」。自2009年起,中國大陸政府三年內已挹注了8,500億人民幣執行新醫改政策。此計畫於2011年告一尾聲,於同年3月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年至2015年,以下簡稱十二五規劃),是中國經濟發展策略的重要依據。

十二五規劃整體面將著重於平衡各省區及城市的發展、提升中國產業於全球的地位,使中國經濟結構更加穩定,並透過新興戰略產業的策略規劃,促進各產業朝國際化發展。在醫療領域更延續了新醫改政策的五大改革重點,持續強化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其中「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為其重點發展的目標。

且於2011年5月5日,中國大陸商務部發佈了「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主要任務如表2-1.2所示),明確指出未來醫藥流通產業的改革及發展方向。根據南方醫藥研究所的統計指出,2009年中國大陸醫藥流通產業銷售總金額已達到5,684億人民幣,預估到了2015年,市場總規模將突破9,000億人民幣大關,原有近一萬三千家的醫藥流通產業將快速整併,未來年營收超過千億人民幣的全國性大型醫藥流通集團,將成為醫藥市場難以忽視的新興力量。

2-1.2、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主要任務說明

主要任務

1、提高行業集中度,調整行業結構

2、發展藥品現代流通和經營方式,加強對外交流合作

3、規範藥品流通秩序,加強行業信用建設

4、加強行業基礎建設,提升行業發展水準

保護措施

1、加強政策引導,改善發展環境

2、加強理論研究,培養人才隊伍

3、發揮多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4、建立《規劃綱要》的實施制度保障

資料來源:「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中國政府網


而2012年1月,中國政府更發布「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與「醫藥工業十二五之政策規劃」(概要如表2-1.3、2-1.4所示),確立至2015年中國醫療器材與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方向與目標。

希望在2015年中國大陸的醫療器材能初步建立醫療器材研發創新產業鏈,提升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並能具體的突破醫療器材產業的關鍵技術與核心組件,發展出高性能、高品質、低成本並含有自主開發專利技術用以取代當前仰賴進口的基本醫療器材產品,滿足中國大陸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及臨床常規診療需求。此外,更要進一步完善中國大陸境內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環境,培育屬於中國大陸的醫療器材品牌,大幅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實現醫療器材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

2-1.3  中國大陸醫材產業十二五之政策規劃概要

發展目標

1、技術目標:

突破20-30項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形成核心專利200項;在若干前沿技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並形成產業優勢。

2、產品目標:

創制50-80項臨床急需的新型預防、診斷、治療、康復、急救醫療器械產品,重點開發需求量大、應用面廣以及主要依賴進口的基礎裝備和醫用材料,積極發展慢病篩查、微創診療、再生修復、數位醫療、康復護理等新型醫療器械產品。

3、產業目標:

重點支援10-15家大型醫療器械企業集團,扶持40-50家創新型高技術企業,建立8-10個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基地和10個國家級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示範應用基地,完善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市場佔有率,顯著提升醫療器械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4、能力目標:

建立20-30個技術研發平臺,新建10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完善我國醫療器械標準、測試和評價體系,發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作用,推動產學研醫深度結合,切實保障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重點領域

1、基礎研究

研究力、光、聲、電、磁等物理作用的生物學效應,重點開展生物電子學、生物力學、生物光子學、生物聲學、生物磁學研究,尤其是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等不同層次生命活動中物理-化學-生物學之間耦合作用的規律和機制研究,以及不同層次生命現象的建模與模擬;研究不同物質的生物學效應,重點開展生物材料與細胞組織相互作用機制,以及不同尺度特別是納米尺度的生物學效應研究等。

加強新理論、新方法、新材料、新技術應用於醫療器械的基礎研究;重點開展新型的生物醫學成像,醫學影像處理,生理信號獲取,生化、免疫和微生物檢測,組織修復和再生,醫學神經工程等基礎研究。

2、關鍵技術

原理方法類:

充分利用基礎醫學、生物化學、資訊科學、電子科學、材料科學、高能物理等領域的最新進展,加強新原理、新方法的應用研究,重點開展多模態融合成像、生物傳感、微弱信號檢測、神經介面及刺激、高能粒子與射線治療、高通量/微量/快速體外檢測、生物醫用材料改性等技術研究。

設計製造類:

充分利用先進製造、微納技術、生物力學、人機工程、電腦科學等領域的最新進展,重點開展精密傳動與控制、精密加工與組裝、生物醫用材料改性、個性化設計與製造等技術研究,著力突破電腦斷層掃描器(CT)、磁共振成像儀(MRI)、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器(PET)、PET-CT、醫用加速器等大型診療裝備整機及核心部件,微型泵閥、微型感測器、微型光學鏡頭等高精密零件,以及介入支架、人工關節、骨修復等新型醫用材料的設計、製備、製造等技術瓶頸。

應用服務類:

醫學影像技術與手術規劃、放射治療、導航定位、醫用機器人等技術的結合,加快發展數位化醫療、移動醫療、遠端診療等新型服務技術。

3、關鍵產品

基礎醫療產品:

緊密圍繞基層醫療和常規診療需求,重點發展低成本、高性能、普惠型的數位X射線機、彩色超聲成像儀、生化分析儀、血液分析儀、微生物分析儀、心電圖機、監護儀、除顫儀、呼吸/麻醉機、血液淨化設備等當前基層配置急需的基礎裝備,加快突破螺旋CTMRIPET-CT、內窺鏡、醫用加速器、免疫分析系統等主要依賴進口的中高端主流裝備和血管支架、人工關節等常用高值耗材,促進普及應用。

新型醫療產品:

緊密圍繞疾病預防、臨床診療、健康促進的需要,突出融合成像、無創檢測、動態監測、微創治療、精確治療等新的技術發展方向,積極發展新型醫學成像、無/微創動態生理參數檢測與監護、分子生物分析儀器、現場快速檢測儀器(POCT)、新型微創治療、術中監測/定位/導航、藥械結合產品、醫療機器人、新型中醫診療等醫療器械產品和系統,以及數位醫療、遠端醫療、移動醫療等新型產品。

資料來源:醫療器械「十二五」發展規劃(2012),中國政府網。

 

 

2-1.4  中國大陸醫藥工業十二五之政策規劃概要

發展目標

1、產業規模穩定成長:

總産值年均增長20%,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

2、確保基本藥物供應:

基本藥物生産向優勢企業集中,主要品種銷售前20位企業佔80%以上市場份額。

3、強化技術創新能力:

重點企業研發投入達到銷售收入的5%以上;獲得新藥證書的原創藥物達到30個以上,開發30個以上通用名藥物新品種,完成200個以上醫藥大品種的改造升級,開發50個以上掌握核心技術的醫療器械品種。

4、品質安全上水準:

藥品生産100%符合新版GMP要求,200個以上化學原料藥品種通過美國FDA檢查或獲得歐盟COS證書,80家以上製劑企業通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或WHOGMP認證。

5、提高產業集中度:

2015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的企業達到5個以上,超過100億元的企業達到100個以上,前100位企業的銷售收入佔全行業的50%以上。

6、提升國際競爭力:

醫藥出口額年均增長20%以上;製劑出口比重達到10%以上,200個以上通用名藥物製劑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註冊和銷售。50家以上企業在境外建立研發中心或生産基地。

7、節能減碳:

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較“十一五”末降低21%,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重點領域

1、生物技術藥物

加快發展人源化/人源單克隆抗體藥物、疫苗、基因工程蛋白質及多藥物,積極開展核酸藥物、基因治療藥物、幹細胞等細胞治療産品的研究,突破生物技術藥物産業化的技術瓶頸,開發自主知識産權産品。

2、化學藥新品種

加快通用名藥新産品開發與加強新工藝、新裝備的開發與應用。如抗感染、抗腫瘤藥物、心腦血管疾病等藥品之開發;晶型製備技術、生物催化合成技術等技術手段與製藥技術等。

3、現代中藥

針對中醫藥具有治療優勢的病種,發展適合中醫治療特色的新品種,重視中成藥名優産品的二次開發。加快現代科技在中藥研發和生産中的應用,提高和完善中藥全産業鏈的技術標準和規範,培育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劑型先進、品質穩定可控的現代中藥。

4、醫療器械

針對需求量大、應用面廣的醫學影像設備、體外診斷儀器、急救及外科手術設備、專科醫療設備等,大力推進核心部件、關鍵技術的開發,提高設備的國産化水準。發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及家庭用普及型醫療器械,提高産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數字化、資訊化水準。大力發展人工器官、組織工程産品以及體內植入物和治療用醫用材料。

資料來源:醫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2),中國政府網

 從政策層面看,醫療器材與生物醫藥利多政策相繼出爐,其他政策如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2 0 1 3年6月2 6日發布,該局將承擔的部分三類醫療器材註冊證書變更審批等職責,下放至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降低資本進入的醫療器材產業的門檻,進一步簡化政府審理的流程。

且藥監部門亦將提出兩項醫療器材監管新政,分別對創新醫療器材產品註冊進行指導,並進一步簡化醫療器材重新註冊要求。此舉將有助於促進醫療器材產業兼併整合,以利於創新性醫療器材企業發展 。未來中國政府也將大力發展國產醫療設備,降低醫療成本,並透過嚴格執行政府採購法,確保財政資金優先採購國產醫療設備,以扶植境內大型醫療設備。

另外就醫藥方面的發展來看,將特別注重藥品標準與安全性的提升,對於藥品上市前安全性與檢驗的標準也趨於嚴格。其次,在藥品生產品質的控管,也將逐漸與國際接軌,由中國近期頒佈的新版GMP(藥品生產品質管制規範)內容來看,其體制是與歐洲的cGMP相同。在產品創新能力方面,基因藥物、蛋白藥物、單抗抗體、治療性疫苗、新劑型之小分子化學藥物皆為鼓勵的新創藥物範圍,中國大陸國務院並額外提供100億人民幣來支持重大新藥研發。加快醫藥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培育發展生物醫藥産業,促進醫藥工業由大變強,預估在2015年將帶動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達3兆人民幣。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