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法、英、荷學者共鍍金 研發分子機器
2016-10-06

【中國時報  2016-10-05  記者黃文正】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5日揭曉,由法國的索法吉(Jean-Pierre Sauvage)、英國的史多達爾(J. Fraser Stoddart)和荷蘭的法林加(Bernard L. Feringa)3位學者共享殊榮及均分800萬瑞典克朗(約台幣2939萬元)獎金。得獎理由是「設計與合成出全世界最小的機器」-「分子機器」(molecular machines)。

微型機器 比人髮小千倍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頌辭指出,3位科學家研發出的「分子機器」,一旦注入能量,便可使分子的運動具有可控性,進而執行任務。電腦運算的發展向我們展示微型技術如何引發科技革命,「分子機器」實現了機器的「微型化」(miniaturisation),也為化學研究開啟新頁。

分子機器比人類毛髮還要小1000倍,譬如在醫療方面,它可植入人體內,將特定藥劑直接鎖定對抗癌細胞。

此外,分子機器也可運用於奈米技術領域,有利於高科技智慧產品、新材料、感測器及儲能系統等研發工作。

索法吉起頭 史多達爾接力

1983年,法國科學家索法吉踏出分子機器研發的第一步,他成功使兩個環形分子連接起來,形成一根鏈,命名為「交環烷」(catenane)。分子中的原子通常會以共享電子的方式形成強大的共價鍵,但是交環烷中的原子卻是以較自由的機械鍵連結。

一部機器要能執行任務,它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須具有相對運動的能力。這兩個相互扣合的環形分子符合這個基本要求。

緊接著,史多達爾在1991年研發出「輪烷」(rotaxane),他將一個環形分子套在一個線性分子上,該環形分子能夠以線性分子為軸運轉。後來他以輪烷為基礎,進而研發出分子升降機、分子肌肉與分子電腦晶片。

法林加 做出分子馬達

法林加則是研發出分子馬達的第一人。1999年,他成功讓一具分子旋轉葉片持續以同一方向旋轉。之後,他更利用分子馬達轉動體積是其1萬倍的玻璃柱體,此外,他還設計出一部「奈米車」(nanocar)。

得知獲獎喜訊,法林加欣喜地說:「我不知該說些甚麼,我太震驚了,我第二個感言是:我有點激動。」法林加覺得他們有點像當年首次飛行的萊特兄弟,當時人們不曉得飛行機器能做什麼,而今有了巨無霸飛機,他相信分子機器未來有無限可能。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