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紐約時報:國際抗生素新藥公司資金匱乏 超級細菌救命藥研發有停滯之虞
2020-01-06

正當抗藥性細菌越來越多之際,許多研發抗生素新藥的公司資金卻越見匱乏,甚至破產停業,嚴重妨礙遏阻超級細菌擴散的努力。

找不到獲利方式 大藥廠放棄研發

紐約時報報導,近來抗生素創公司Achaogen與Aradigm相繼破產,製藥巨擘諾華與愛力根放棄該事業,而其他美國抗生素公司也步入破產邊緣,其中規模最大的Melinta Therapeutics警告有關當局,其資金即將耗盡。專家說,仍致力抗生素研究的少數企業,黯淡的財務展望嚇跑投資人,並使救命新藥的研發有停滯之虞。塔夫斯大學醫學中心感染病專家布雪(Helen Boucher)說:「這是個人人應該警覺的危機。」

問題的癥結在於,已投注數10億美元研發新藥的公司找不到售藥獲利的方式。有別於糖尿病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慢性病,多數的抗生素處方僅開立數天或數週,而許多醫院不願為新療方提高成本,國會內的政黨惡鬥則使解決問題的立法進程裹足不前。

美國疾病暨預防中心近期報告指出,抗藥性感染每年奪走35,000條美國人命,並造成280萬人生病。而聯合國指出,若無新藥,2050年全球相關死亡人數恐飆升至1,000萬人。最新的抗生素證明可有效治療一些最頑強、致命的細菌,比如炭疽桿菌、細菌性肺炎、大腸桿菌以及多重抗藥性皮膚感染。

股價已趨近零元 被迫賣設備關門

生技公司Achaogen的遭遇是鮮明例證。該公司耗費15年、投注10億美元終獲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批准Zemdri上市,世界衛生組織去年7月將這款專治腸菌尿路感染的藥物列入其基本新藥名單中,然而Achaogen愁雲慘霧,因為在此之前,公司股價趨近零元,執行高層無法募集到數億美元行銷藥物及進行額外臨床研究的資金,只好出售實驗設備、解僱剩下的科學家,4月時被迫宣佈破產。

醫療照護創投專家余誠明指出,政府應介入相關危機,「若未來半年到1年沒有解決辦法,最後一家研發公司將倒閉,接下來的10到20年,投資人不會涉足該市場」。

該產業也面臨另一挑戰:在長年被警告莫濫用抗生素後,醫師對開立新藥變得勉強,同時在節流趨勢下,醫院傾向使用較廉價的學名藥,即使新藥超級強效亦然。非營利組織CARB-X執行長歐特森指出,「對於癌症病患,我們不會說先試試1950年代的藥,若無效我們再試用1980年代的。但對於抗生素,我們卻是這麼做。這真的對病人與市場造成負面效應」。

救命藥要價不菲 醫院常用學名藥

許多新藥並不便宜,以近期獲准上市的多重抗藥性感染藥物Xerava為例,一次基本療程要價2,000美元(約台幣60,700元),而1顆學名藥通常只須幾美元。生產Xerava的Tetraphase藥廠執行長愛德華說,「不像癌症新藥延續患者3到6個月生命,我們的抗生素可是病患真正的救命藥」,當前的局面「令人沮喪」。

Tetraphase耗費逾10年才讓Xerava上市,即使該藥有效治療每年造成13,000美國人不治的超級細菌MRSA與CRE等,Tetraphase仍難以讓醫院擁抱Xerava,公司股價從1年前的近40美元下滑至2元,迫使愛德華關閉公司實驗室,解僱40名科學家,並放棄其他3款前景可期的抗生素研發計畫。

抗生素研發不易 超級細菌難遏阻

Melinta Therapeutics的未來甚至更加黯淡。去年11月,該公司股價在執行高層對公司長期展望發布警告後暴跌45%。Melinta研發4款抗生素,包括近期獲准上市、治療抗藥性肺炎的Baxdela。代理執行長桑菲利波說,希望購併可為公司爭取時間,提高醫院對該藥價值的關注,進而增加銷售量。

找到新合成物質並非易事,過去20年只推出兩種全新品種的抗生素,多數新藥是既有抗生素的變異,而慘淡的報酬率讓多數企業打退堂鼓,在1980年代有18家大藥廠研發新抗生素,如今僅有3家,而一款抗生素新藥恐耗費26億美元進行研發(約台幣790億元),前惠氏藥廠副總裁施拉斯指出,其中最大的成本是過程中的失敗。他感嘆,「這是非常艱難的科學」,然而放棄抗生素的研發、相關從業人數的減少,只會在超級細菌將越演越多、越強之際,徒留人們原地踏步。

(自由時報)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