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產業大洗牌 小型生技、金磚四國扮要角
2020-07-23

全球知名生技專家指出,新冠疫情後生技產業將出現大洗牌!小型生技公司崛起,基因治療超越抗體成生物製劑產品線主流;金磚四國恐占醫藥供應鏈要角,中國龐大的市場和募資能力,影響力不可小覷。

全球BIO國際事務執行副總Joseph Damond指出,全世界現有3,300家小型生技崛起,為全球生醫/生技產業帶來新潮流。統計到今年6月全世界6,686個臨床試驗項目中,這類公司就佔了76%。

此外,中國於1月中解出新冠病毒序列後,短短六個月間,全世界出現625種藥物計畫與之應對,其中超過70%來自小型生技公司,足見其實力!

在新崛起的生技項目中,以基因/細胞療法(gene & cell therapy)最受注目。根據2017到2018年的統計,其獲得的資金從45億美元成長到97億美元,將近翻了兩倍,臨床試驗項目成長了27%。

而在生物製劑方面,基因治療的產品線(pipelines)數量已超過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ies),成為生物製劑中最大的療法類別,預計到2026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可達22%,來到350億美元。

他表示,新冠肺炎帶來數項重要的影響,包括:全球供應鏈轉向在地化(localization);疫苗與藥物問世後的可近性,全球各國如何透過合作關係盡快取得;智慧財產權(IP)在疫情中的授權與使用;法規單位未來如何將疫情中展現的速度與效率適用在非新冠項目的審核等。

另外,醫療數據公司艾昆緯(IQVIA)的全球醫藥策略副總裁Graham Lewis則指出,疫情之前大藥廠研發的成本逐漸比收益還高,因迷失方向趨向疲弱,反而是新創公司擁有創新藥物資產,也積極將其商業化,但受到疫情的衝擊臨床試驗延遲,新創公司的資金鏈也陷入危機。

Lewis認為,目前英國、中國、美國製造疫苗的進度較快,但最快也要在2021年底才可望上市,因此面對等候疫苗的期間,應在規劃上要更為務實,疫情後新常態可能在2021年底或2023年初開始。

而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將成要角,巴西在2025年有機會成為第五大醫藥市場。

David Flores指出,目前資止充沛,全世界94家公司今年已募得28億美元,而中國挾龐大的市場和募資能力,其影響力不可小覷。

不過,在全球的募資和IPO熱潮中,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TRPMA)理事長張鴻仁,卻對台灣資本市場沒有列入募資的世界地圖內深以為憂。 他認為,台灣對外資的審查限制太多、速度慢,加上法規管制,都是阻礙生技產業接軌國際和招商引資的絆腳石。

(工商時報 記者杜蕙蓉)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