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亞洲唯一IRCAD Taiwan形塑創新生態 每年訓練千位跨國醫師
2020-09-01

2020年邁入第4屆的亞洲新創醫療器材研究發展研習營(Business Engineering and Surgical Technologies;B.E.S.T.),今年以遠距方式與法國IRCAD同步展開。台灣有25位學員,來自北中南各大醫學院、大專院校,結合工程師、醫師、科學家、商業專家、科技管理領域專長人才,以5位一組並搭配在生醫創新產業擁有豐富經驗的業師,藉由共同研擬、執行計畫、製作原型品(prototype)的方式,希望能夠推進台灣在微創手術與各智慧醫療領域的發展。

亞洲唯一微創手術中心 外國醫師來台取經

亞洲遠距微創手術中心(IRCAD Taiwan)院長黃士維分享,IRCAD是於法國史特拉斯堡1994年開始的創新醫療研發和訓練機構,而台灣IRCAD從2008年開始在彰濱工業區萌芽,也是目前全亞洲最大的創新醫療與微創手術訓練中心,每年訓練1,000~2,000位外科醫師,其中40%為台灣醫師、60%為跨國醫師。

目前全球有7間IRCAD,台灣是亞洲第一個、也是亞洲唯一,另外在巴西有2兩間、中東黎巴嫩1間、非洲盧安達有1個等。秀傳醫療體系從北到南有10家醫院,約莫3,700床的醫學量能,黃士維分享對於數位醫療與外科手術產業的觀察表示,未來的機器人手術,已是各界探討與研發的重點。

創新手術技術與醫材開發 聚焦病人結果與降低感染

在台灣除了落實醫學教育以及跨界交流的目的外,在生醫創新產業的育成與生態系形塑上,也與聚焦醫材與新創育成的比翼加速器、北醫生醫加速器共同合作;醫療產業嘗試著試著定義問題,然而科技推陳出新,也必須面對未來的更多問題。

台灣IRCAD坐落於有500家廠商進駐,且在綠能綠電持續投資的彰濱工業區,黃士維相當看好未來醫療能夠持續聚焦「病人結果」的醫療核心。除了創新,更重要的是醫療成效與對於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價值提升,像是外科手術之父William Halsted過去就找了Good Year輪胎公司,共同製作了手術手套,大幅降低病人的手術後感染與醫師的安全衛生。

針對創新,也分析從開腹手術、腹腔鏡、自然孔等手術的演進過程中,其實技術與概念都是隨著科技與研究的導入而越來越創新,然而,不可諱言,在每次創新的當下,都會被認為是危險的,然而從結果來看,「病人結果」都是越來越好。

未來科技醫療手術多元 秀傳持續深耕與分享

針對遠距醫療也分析,要落實遠距手術的情境,網路設備必須要有低於200毫秒(mini seconds) 的延遲。觀察未來手術醫療科技發展,「在原有的技術上,再加上新功能提升價值」將會是一大方向。舉例來說,過往的大腸鏡軟鏡,就是設計來檢視腸胃道當中的正常與異常狀況,但後來醫師就在思考,是否能在檢視的同時,就可以直接把異常組織切除。如此一來,病人感覺就像是作個簡單的檢查,然而在沒有傷口的情況下,醫師已經移除了異常組織移除。

此外,像是縮胃手術,也已經可以用胃鏡同步在人體內縫幾針,即可縮小胃袋,進而有瘦身與大幅提升人體健康的功效。對於這些發展,黃士維分析,醫療科技已經不僅是歐美等科技先進大國的專利,現在泰國、菲律賓等國家也有更多的醫療創新,在過往的交流當中也發現,已有許多史丹佛等美國醫師去泰國等地學習。

無論是肺癌導航系統,從氣管、支氣管進入肺部,將肺癌細胞處理掉;又或是像是秀傳已經作了80多例的核磁共振(MRI)加上醫薩刀,有效治療腦部異常放電的手抖狀況,能夠讓病人可以保持清醒狀態接受治療等創新方法,都是聚焦病人價值。

(原始網頁,DIGITIMES/蔡騰輝)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