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策要聞
年份:
翁啓惠會長談台灣生技業打世界盃關鍵
2020-06-17

⊙翁啓惠/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會長

台灣近期生技產業有許多好消息,其中,新藥陸續有階段性成功,值得慶賀。雖然目前台灣仍缺重磅新藥上市,但我認為,這只是時間的問題,只要我們秉持誠信、透明,繼續用資金、人才與膽量,投入創新領域,持續整併以打世界盃,加上政府的支持,成功是可期的。

生技是高門檻產業,其中,新藥開發最困難,所需時間也最長,風險當然也最高。因此,不論是投資人或一般的民眾一定要有以下的認知:往高門檻的創新領域發展,不一定都很順利,或許偶有挫折,但會累積經驗,在一定的時間內,就會迎來成功的機會。我想,最近報喜的新藥開發成果,可作如是觀。

台灣過去習慣「製造業」:用已經成熟的技術,往製造方面精進,通常兩到三年內就會有成果。但新藥開發的創新領域卻非如此,譬如阿茲海默症的藥物開發,迄今失敗率幾乎是百分百,反之,若能成功就會帶來極正面影響。我看到台灣已逐漸走向創新領域、挑戰高門檻的產業,未來是樂觀的。

由於生技產業困難,除了投資大眾要有風險認知外,我想,企業也應當正確地揭露最新的進度,讓投資人得以評估。最近,我看到台灣已經有不少公司這麼做,值得肯定。

產業的成功或失敗,都是階段性的,我期許社會比較客觀地看待事實面,擱置傳言與猜測,因為不確定的訊息,可能傷害公司、產業發展。進一步說,企業若能遵循公司治理原則、透明經營、守誠信,投資者就會有信心。

此外,產業的發展除了整體觀念、環境,資金也相對重要。台灣生技產業,尤其新藥開發仍缺早期(臨床前)的天使資金,或晚期(臨床三期)的大筆資金,若台灣對產業評估機制做的更好,讓資金連貫,對整個產業會有幫助。這也需要政府、主管機關的協助。

人才方面,台灣生技產業仍缺「經理人才」。生技產業的成敗關乎技術、科學,當然還有管理,若沒有適當的管理人才,也無法成功,因此,在高階經理人才方面的養成,仍須持續投入。

另外,台灣生技整體產業規模仍小,國際競爭力尚且不足,譬如速度、人才比不上國際大廠,若能鼓勵產業之間的策略聯盟與合併,用較大規模的方式來經營,這樣也有利於產業在國際競爭。

台灣生醫產業經歷多年深耕,已經打下基礎,包括ICT產業與獨步全球醫療服務的合作,近期,台灣在高階醫材、重大疾病新藥研發領域,也開始有好的消息。整體來看,我們走的方向沒有錯,將來一定會繼續成長。

但特別應當注意的是,據統計,去年全球醫療支出已達10.6兆美元,2030年將達15兆美元;去年,全球醫療支出占GDP比重已逾10%,超過全球經濟的成長速度。再者,早期的診斷、預防、健康方面的支出,也成長的非常快,從去年將近1兆美元,預期2030年將達3.5兆美元。換言之,除了治療領域,預防、個人化與精準化早期診斷方面,也值得關注。因此,如何掌握機會調整政策與法規、瞭解市場脈動、啟動技術發展與商業模式新變革將是關鍵,台灣的ICT產業加上醫療服務,對生技發展將出現新機會。

最後,我想說的是,台灣生技產業的未來,除了觀念、環境、人才、資金外,政府的政策與法規支持,也是必要的。新冠肺炎爆發後,全球政府都積極投入、鼓勵各界找出對策,我們期許台灣政府在政策、法規、環境面都能繼續給予支持,讓產業能發揮更大的能量與效益。

(本文由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翁啓惠口述,記者黃文奇採訪整理  6/16刊載於經濟日報A3版)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