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健保數據結合資訊科技 台灣獲亞太個人精準醫療第二名
2021-01-29

個人化精準醫療已成為醫療趨勢,1月28日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於新加坡舉辦「建構永續個人化精準醫療體系國際論壇(Building long term sustainable and personalised healthcare systems)」,台灣在「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上表現優異,榮獲亞太區第二名,僅次於新加坡。

今年是亞太區「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第一屆競賽,透過資料分析評估亞太區11國在實踐個人化醫療–「對的時間、提供量身訂做個人化照護給對的人」的完善程度,由15位跨國主要醫療照護專家主導研究,第一名為新加坡,台灣第二名,日本第三,韓國第五,中國則是第九名。

此次會議中,台灣專家代表為前醫藥品查驗中心執行長、臺灣大學藥學系臨床藥學研究所兼任教授高純琇,她表示,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設立目的為衡量各國精準醫療的體質基礎、法規健全以及發展成效,由四大面向的指標群組成,包括資訊面、服務面、技術面、政策面,總計27項指標。

台灣總得分為全亞太區第二,高純琇說,過去台灣醫界數十年所累積的厚實基礎,包括健保資料庫、癌症登記資料庫、臨床試驗資訊整合平台等,為發展精準醫療所必須的健康大數據打下雄厚的發展資本。

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理事長李鍾熙透過遠端視訊在論壇表示,台灣之所以能在這項指標競賽中脫穎而出,原因在於台灣擁有全球獨一無二的健保資料庫、健全的癌症登記、完善的電子病歷、優質的醫療服務體系與高端的資訊科技產業,具備一切發展精準醫療的先決條件。

李鍾熙說,台灣醫界朝著正確的精準醫療方向前進,相信在數年內成為精準醫療的領先國家。

李鍾熙表示,個人化精準醫療體系的完善需要多重領域的配合,包括基因分析檢驗、治療方法、藥物開發、精準醫療配對藥物、新式細胞治療、基因治療、新藥產業等,資料大數據的蒐集與整合扮演極其關鍵的角色,建議政府應該適度放寬相關法規,讓國內外企業在完善保障個人隱私權的前提下,將個人健康及醫療資訊運用於研發與加值應用中。

對此,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台灣健保資料庫為精準醫療研究奠定了穩固基礎,這些都是眾多醫界前輩、新進齊心努力的智慧結晶,只要擬定配套措施,予以去識別化,適度開放,相信對整體人類的醫學研究,會有著極大的貢獻。

李伯璋說,健保實施25年,已有6500篇醫學研究論文引用健保大數據,成效顯著。台灣正處於關鍵時期,「眼光應該要放遠」,近日內將邀集醫界、學界、業界、法律專家以及人權組織,開會討論,研擬配套措施,讓更多人妥善運用健保大數據,屆時台灣在全球「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上的表現,一定會更傑出。

高純琇指出,台灣擁有全球頂尖的資訊科技產業,應善用優勢,拓展醫療大數據的整合與應用,以及加速相關法規的調適。衛福部積極執行「真實世界數據醫藥應用基盤建置」,讓各項醫療資源、體系與數據可以垂直整合、橫向鏈結,有效運用各界醫療健康數據資源,為我國發展精準健康藍圖、奠基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進行布局。

不過,台灣的指標表現並非完美無缺,高純琇說,在新藥新科技的申請與健保給付速度上,仍然有改進空間。

(聯合報 記者李樹人)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