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乳癌為何增生移轉 中研院發現關鍵蛋白質要角
2021-02-05

乳癌是女性發生率首位癌症,且一旦移轉,存活率會大幅降低,中研院研究團隊近日發現,蛋白質DSG2會隨環境氧氣含量增減,促使乳癌的增生與移轉,未來可望幫助臨床診斷及治療。

中研院昨日召開記者會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黃雯華研究團隊近期發現並證實一項乳癌惡化的機制,研究成果在1月19日發表於國際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黃雯華在會中表示,乳癌蟬聯多年女性癌症榜首,但所幸許多患者都是早期發現,以現在醫療來看,5年存活率可達到百分百,只是若癌症一旦移轉,存活率便會陡降到30%以下,因此現在各界對於乳癌的研究多在如何抑制癌症轉移及避免復發。

黃雯華指出,研究團隊在2016年分析乳癌轉移的基因數據時,發現蛋白質DSG2含量異常的高,經比對乳癌病患的檢體切片後也發現,癌細胞有DSG2的病患,存活率明顯偏低,並有較高的復發機率。

研究團隊近日則透過動物實驗發現,若將乳癌細胞植入小鼠乳腺脂肪袋,發現其乳癌細胞的DSG2基因表現量越高,小鼠的乳癌腫瘤就越大,且其血液內以及轉移到肺臟的癌細胞也明顯較多。

黃雯華解釋,癌細胞首先在乳房大量生長,並會藉由DSG2的黏附能力使腫瘤不斷增大,而當腫瘤核心的微環境開始出現缺氧的狀態時,厭氧關鍵調節蛋白HIF-1α便會啟動反應來抑制DSG2,當少了DSG2,癌細胞失去黏附力,就會開始脫離原生腫瘤、進入血液隨著循環系統傳播到體內其他部位,並生長成新腫瘤,形成癌轉移。

黃雯華表示,掌握DSG2的促癌機制,有助於將其作為癌症診斷的生物標記,未來在臨床診斷上可分析腫瘤中與血液中癌細胞的DSG2含量,以追蹤預後的表現或檢視治療方法是否奏效。

此外,也可以將DSG2作為治療標靶,只是相關治療策略的開發仍須考量DSG2在癌症不同階段中的表現量及功能,有待癌症研究領域進一步探討。

黃雯華也提到,此研究另一項突破過去的發現是HIF-1α不僅會透過激活促癌基因使癌症惡化,有時還會藉由抑制其他促癌基因(如DSG2)的表現,加速腫瘤轉移,這也是相關領域未來值得留意的面向。

(中央社 記者吳欣紜)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