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言論新聞/醫師為什麼會 A健保?
2010-04-16

【中國時報 記者/劉競明 】2010/04/16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總院暨嘉義分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二○○九年底醫界爆發不肖醫師利用癌症病患之「剩餘檢體」摻入無辜第三人健康的檢體中,藉由魚目混珠方式騙取高額癌症保險金,並涉嫌詐領健保醫療給付的醜聞,三位涉案醫師已經被衛生署吊銷執照終身。日昨媒體重現「某醫學中心被罰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肇因於其前婦產科主任犯下類似「魚目混珠」的詐騙行為。筆者認為,此處不僅是該三名涉案醫師之問題,也是醫院內部管理的問題。

首先,牽涉到病患罹癌的診斷,假手術之施行必要「假診斷」之先期「護航」,更要有「假病理檢驗報告」的隨後「驗證」,若其中任一環節稍做檢查或審視,則焉能讓歹徒得逞。

癌症治療牽涉到許多不同科別醫師的「整合式醫療照護」,同時對癌症病患更必須用切合個人需要且以「病患為中心」的個人化醫療,因此對罹癌病患,整合影像學科、癌症專科、化學治療、腫瘤醫學、放射治療等癌症治療團隊的整合式治療照護是絕對必要的。對於癌症治療之後的「審議機制」,譬如說,針對其手術切除檢體的病理化驗與後續標靶治療等,均必須經由團隊定期開會討論,獲得共識之後才能讓病患得到最大的治療效果。

其次對於傳統上「論量計酬」、「總額支付制度」下的健保財務結構,如何讓「獲利最大化」與「成本最小化」的原則,永遠是醫院經營及管理階層朝思暮想的議題。醫院的使命及價值,全世界幾乎沒有一家醫院標榜以「營利為目的」;但是連小學生都知道,醫院為了求「生存」與「永續經營」之目標,沒有一家敢完全不管營運財務報表的虧損或盈餘。

換言之,醫療機構要永續發展當然要先「賺錢獲利」,在這種情況下醫師就是讓他們「獲利」的「賺錢工具」?所以名醫的一診有二○○名病患,每天都讓門診「人滿為患」、病房「一床難求」、手術室如同生產線般的接刀與開刀、無限制的開診(晨、午、晚、周末假日、特別門診等),為的還是增加營運收入。因此各別專科業績與醫師個人的業務表現,就定期被放在業務天平上「盤點」,被比下去的後三%是否容易被「淘汰出局」?

在這種似「羅馬競技場」的業績掛帥文化下的場域,當然就容易成為該等醫師們「異想天開」設計與被他人「利用牟利」的最佳「溫床」。記得民國九十年醫院總額預算推行前後,曾接獲主管機關宣示:「次年總額預算大餅,規定將以前一年的『全院業績量』做為基準。」結果搞得全台醫院上上下下為了「健保大餅」而「衝量」拚業績,政府主管機關卻睜一眼閉一眼。這樣的經營文化,使正派操作的醫院及醫師根本是吃力不討好;「專業」經營及「聰明申報」的院所才能存活下來。

數年前新英格蘭雜誌曾經對犯錯的醫生做過回溯性研究,發現這些醫師在其念醫學系時,都曾經出現過不守紀律的行為。這個論點讓吾人對上述犯案醫師的醫學院及訓練與成長背景發生興趣,究竟是其本質行為或周遭的健保環境逐漸使其行為發生「改變」,而釀成醫界不可原諒的錯誤。

無論如何當亡羊補牢,與其說是上述三位醫師的錯誤行為,不如說是台灣的醫療體系缺乏完善的醫院管理機制,及政府主管機關或「第三者公正團體」有效的同步以病患為中心的醫療照護流程管理,與事後監督與審查及輔導體制所致。而要杜絕類似的醫療弊案,相關單位還應在這些方面加把勁。

【 原文網址https://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041600081,00.html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