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工研院新方向 聚焦綠能生醫
2010-08-09

【自由時報 記者/洪友芳 專題報導】  2010/08/09

工研院在新任院長徐爵民帶領下,重新調整研發策略,將擴大投入綠能與生醫的研發比重,預計3年內從3成多提高到5成,配合此策略調整,並新成立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生醫與醫材研究所。

徐爵民表示,台灣產業目前面臨多項挑戰,例如哥本哈根會議後加速碳足跡及綠色產品要求;產業界普遍缺乏系統、設計與標準制定能力;產品附加價值不易提高;新興國家轉進創新研發,挑戰台灣產品的市場地位;智權為主的國際商業競爭日趨激烈,台灣廠商已成為訴訟對象;國際科技產業競爭形態快速演變,台灣產業及其價值鏈亟須轉型。

徐爵民指出,成立37年的工研院,除了新竹院區、南分院,並在北、中、南、高、東部等設立技術服務中心,一年產業服務家次超過1.5萬家,目前院內碩博士將近4300人,佔總人數約七成五,專利累計也高達1.41萬件。就長期累積研發特色與資源,工研院在協助台灣產業面臨的挑戰責無旁貸。

徐爵民上任後,新調整工研院研發策略,將政府每年約90多億元科研經費用在前瞻性與創新性科技研發,也就是研發國內外尚未付諸實現或國外廠商已擁有、但國內產業界還沒有建立的新科技。

其中綠能與生醫新興產業科技的研發比重提高到約50%,系統、軟體與服務研發比重提高約70%,這比重不含政府委託的示範性、宣導性、政策研究及政策推動等計畫;另將強化對產業界的委託研究服務,希望運用研發環境的獨特性,吸引國內外企業合作,並提升知識服務的能力,例如系統規劃與設計、智權服務等。

因應研發策略調整,工研院原設電子與光電、資訊與通訊、機械與系統、材料與化工、能環、生醫等研究所,徐爵民就任後,將能環所與太陽能領域中心整合新設為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生醫所與醫材中心重整為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新所長正由遴選委員會物色適任人選。

徐爵民表示,綠能所將研發太陽能光電系統、電動車、LED照明系統、離岸風力發電、智慧綠建築、智慧電網、溫室氣體減量等科技。生醫所則結合資通訊、電子、光電、精密機械、材料、奈米、生醫等資源,投入複合醫材、醫療與健康器材、中草藥、小分子藥物等研發領域。

徐爵民並指出,為了積極延攬及培育研發策略所需要的人才,工研院已擬定10年期的「鴻鵠人才培育計畫」,預計每年選派40名優秀人員到國際頂尖研究機構長期進行前瞻科技研究,每人一年花費以100萬元計,一年約須4千萬元。工研院希望持續往世界級研發機構、產業界開路先鋒為努力目標。

【資料來源: WiseEnterprise】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