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開放陸資錢進台灣創投業
2010-08-24

【工商時報 記者/杜惠蓉、邱莉玲 台北報導 】2010/08/24

全球招商啟動,生技和文創業者認為,政府要先排除投資障礙,才能吸引國際資金進駐。生醫藥界認為,政府各單位資金應整合,並積極建立完整法規,縮短藥品和醫療器材上市時程。創投公會、股權投資協會秘書長蘇拾忠建議,應提供投資抵減、開放陸資錢進台灣創投業,落實中小企業5千萬元以上上市櫃政策。

誠信創投總經理沈智隆表示,馬英九總統說上任以來已排除500多條投資障礙,但細目是什麼?可能需要更明確表達,建立更透明更符合實際可運作的法規和培養人才,才能讓國內生醫業和國際市場接軌。

東洋董事長林榮錦指出,現在與生醫產業相關的部門很多,由於各單位資源未能整合,加上又沒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法規,產、官、手步調不一,反成為生醫產業的絆腳石。

生技業者也建議,應放寬專辦國際醫療專區的醫療機構,得以公司型態成立,並放寬醫療機構得訂定國際醫療服務的費用上限、簽證和相關簡易入境配套措施。

至於生技園區的搞不定,也令生技業者認為是匪夷所思。

文創業屬於新興產業,大部分處於初創期,若政府沒有拿出各項優惠很難吸引創投業,因此在中國有「風險貼水」、「讓利」等優惠,初期賠的算政府、賺得算企業的;在美國有「天使投資」,投資人跟技術參股的創辦人可用一樣股價投資,蘋果電腦公司早期投資人Arthur Rock與創辦人史帝夫賈伯斯都用一股0.09美元投資,3年後上市投報率達240倍。

回頭看台灣,若要取消股票面額制度曠日費時,創投公會建議,可參考之前ICT產業投資抵減模式,過去25年政府投資僅占5%(約92億元),稅收少收百來億元,卻能帶動創投業投資累積達2400億元,引導投資效果20倍,將可提高目前政府投資文創業百億元,只吸引30億元民間投資的引導效果。

此外,文創業多為中小企業,很難達到現行實務面上實收資本額1.5億、2億元上市櫃要求,沒有退場機制,就吸引不了創投業,若能落實櫃買中心5千萬元以上上櫃政策,可望鼓勵創投業錢進中小型文創業。

【原文網址 https://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00824000008&cid=1206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