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社論》政府應大膽開放產業、金融西進
2010-10-01

【中國時報 】2010/10/01

兩岸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已在九月十二日正式生效,兩岸經貿關係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同時在金融海嘯後的全球經濟版圖,也正面臨鉅大變化。為了因應新局勢,政府有必要在心態與政策上作更大的調整與開放。

ECFA簽署後,大陸銀監會已批准國內四家公營銀行的辦事處,升格為分行;我方金管會也核准兩家大陸國銀來台設辦事處;兩岸也在洽商建立兩岸監理平台事宜。看似進展迅速,但實則關卡重重,卡住也綁死了國內金融業者。

例如金管會以「金融三法」規定銀行赴大陸投資,在分行、子行及參股策略中,三者只能擇二為之;還有直接或間接投資,也只能擇一而為。坦白說,到現在我們仍參不透這套「神祕數字」到底有啥道理,台灣金融界、或甚至台灣,能從這套「神祕數字」中得到什麼好處。

如果從邏輯上來看,金管會先以金融三法限制住國內金融業赴大陸投資的方式,同時嚴格規定陸銀來台的標準,是擔心開放太多,國銀都錢進大陸、跑去對岸投資,因此對參股限制特別嚴。此外,更擔心陸銀跑來「買光國內銀行」,因而「動搖國本」。鑑於談判是對等,有拿有給,金管會乾脆就先「揮刀自宮」,限制國銀赴大陸的路子,免得對岸也來要求「對等開放」。

金管會不但想太多、而且還「想錯」了。國內銀行多但市場小,競爭過度結果就是利差小,每家銀行都「餵不飽」;大陸市場大、利差高,金管會大幅開放,讓國內銀行界到對岸開拓市場,有什麼不好?如果官員有到對岸「參股」,「是拿錢給人玩」的想法;那麼,為什麼金管會不能幫台灣金融界爭取到更高的投資比例?否則,再退一步看,至少爭取在特定區域可以提高投資上限。更何況,過去參股大陸銀行的外資,現在都賺兩、三倍了。

至於擔心陸銀鋪天蓋地來台買光台灣銀行、「擾亂金融秩序」,則更是不明實務的戒嚴思想。台灣銀行競爭激烈,陸銀並無為賺錢而大舉來台參股的動機,來者多是象徵性質的布局。再者,在大陸官方仍對其銀行有絕對掌控能力時,在台灣社會對陸銀大舉來台有顧忌情況下,根本不可能放任讓此事發生,否則,買光台灣銀行,卻讓台灣社會對大陸產生反感,大陸是得不償失。更重要的是,金管會似乎忘了在審慎監理原則下,金管會對參股案都有准駁權,就如金管會不批准博智買南山人壽案一樣。因此,何懼之有?金管會原本承諾半年要修「金融三法」,坦白說,甭半年,該立刻修,拿掉限制、走開放大道。

在產業方面,經濟部的保守與金管會「相互輝映」,雖然放寬大陸投資限制,但審查仍嚴格而緩慢。例如,指標性的友達赴大陸投資七.五代面板廠案,至今仍躺在投審會中。全球面板產業中,台灣與南韓是主要競爭對手,而大陸很快就會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當韓國面板廠搶登陸,韓國政府也積極為該國廠商護航時,台灣的政府在那裡?在作些什麼?大陸尚未核准韓國面板廠投資案,但已核准友達的投資案,反倒是咱們的政府在作梗。難怪友達董事長李焜耀會痛罵政府「這樣慢吞吞的動作實在令人不可思議」。

過去十多年,從汽車、石化、金融、再到晶圓代工等科技產業,幾乎都是政府審查、限制、管理等政策與作為下的受害者。當對岸產業仍落後,競爭者少,事有可為時,政府「戒急用忍」綁住企業。擋不住潮流開放後,大陸已「遍地開花」,到處插滿外資與本國企業的旗幟;此時登陸,事倍功半、風險升高。經濟部硬卡友達,恐怕只是讓這個「政府卡死企業」的歷史再作一次循環。

國民黨重新執政後,不斷的批評前朝在兩岸關係上,以「鎖國」方式讓台灣經濟受害。但觀諸現在政府的作為,縱然簽ECFA、放寬限制,但仍不脫審查、限制、管理的心態。在基本心態與思維上,與前朝相較,只是五十步百步之差。

金融海嘯後,歐美日先進國家下沉,新興國家挺進,大陸經濟實力上升,更逐步由世界工廠往世界市場轉進;各界預測大陸經濟成長的好光景至少還有廿年。這個市場、這個契機,台灣一定要掌握,特別在ECFA之後,加上陸續會簽署的各項經貿協議,兩岸經貿架構更明確、更有保障。政府應大膽開放,強勢西進,不要讓台灣與台灣的企業,再錯失另一個成長的機會。

【資料來源: WiseEnterprise】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