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外傳將接掌SIC 蘇懷仁:發展生技 政府單位不能各自為政
2011-03-01

[工商時報 記者  杜蕙蓉  ] 2011/03/01

全球掀起一陣扶持生技產業熱潮!在包括美國、中國、韓國、日本、新加坡、越南、以色列等國家都陸續祭出牛肉政策下,政府推動生技產業為兆元產業的藍圖開始出現加溫動作。

外傳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C)和竹北生技園區將由曾擔任羅氏製藥、BIOGENIDEC高階副總裁、SHIRE生技製藥研究發展總裁的蘇懷仁榮任。

蘇懷仁在羅氏製藥18年期間,主持臨床發展事業部門,他帶領的團隊共開發14個新藥,包括每年幾乎都會出現一波搶購的TAMIFLU(克流感)、現在還普遍被使用針對B肝和C肝施打的干擾素,還有治療愛滋病和用於器官移植的免抑制劑。

他見證了BIOGEN和IDEC的合併成BIOGENIDEC,輔導該合併案成功和人事、營運規劃,在SHIRE期間,也主持了新藥的開發,從尋找標的、毒理實驗、臨床、上市銷售,有十分完整的資歷。

這位長期關心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生技專家,最近回國設計規劃了完整結合SIC和生技園區的藍圖,對於是否要接掌SIC?蘇懷仁表示,SIC的想法,他已構思了5年,最近也密集與國內產、官、學者溝通,設計了最適合台灣生醫產業發展,並能和國際市場接軌的模式,他只是盡自己是台灣子弟的責任與使命感,至於未來的執行人不是討論的範圍,以下是蘇懷仁博士對台灣生技產業的看法紀要:

問:您認為台灣生醫產業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答:國內生技產業最大的問題是政府單位各自為政,多頭馬車;學術界又花費太多的精力在新藥醫材的初期探索,產業界資源又不夠。

以歐美國家來看,一個成熟的研究計劃經費,10%是用於初期的發現標的,20-25%是前期的動物臨床,而有6、7成是發展人體臨床,將產品商品化,而台灣則正好相反,用在人體臨床,不到2成,而有絕大多數的經費預算是用於最起端的新藥探索,這對資源運作很可惜,主要是研究的結果無法前進到可發展的PROJECT(項目), 而只是停留在發表學術的論文,也可能永遠走不出實驗室。

因此,我認為應該要更務實,要有商品化的概念,產、官、學資源要整合,尋找願意帶頭改變的「NETWORK LEADER」人才來創造產業的新風貌。

問:政府推動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即規劃成立生技創投基金、整合跨部會組織,成立TFDA(食品藥物管理局)和推動整合型育成機制(SIC),外傳你要接掌SIC和竹北生技園區?

答:架構一個生技超級育成整合中心,是我在2007年時就有的構想,當時扁政府時代也很想發展生技產業,我應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之邀即著手規劃,政黨輪替後,SIC的想法也成為馬政府發展鑽石行動方案的四大支柱,因此,我利用返台期間的二周內密集拜會了產、官、學界,設計出一套適合台灣發展且具體可行的計劃,因為這是我長期在國際大藥廠的經驗和觀察各國發展生技產業狀況為台灣量身定做的藍圖,成功機率很大。

就發展方向來看,SIC也必須要有園區來搭配。舉例來看,世界非常珍貴生長於西藏的羚羊,會有一個天然湖泊來保護羚羊,而為了尼泊爾的雪豹,尼泊爾也有一個國家公園特區,這是因應動物而生的保護區,如果沒有這個保護區,動物無法生存,沒有這些動物,保護區也沒有意義,因此,SIC和生技園區是必須緊密結合的!我是台灣長大的子弟兵,自然很深切的企盼台灣會強大,生技產業能快速躋身國際舞台,規劃SIC是理想也是一種使命,至於是否要接掌SIC?我這次回國,只是把它做成可執行的計劃而已。

問:您架構的SIC是什麼樣的模式?

答:生技整合育成中心最重要的目的是一、有效率。二、有商業競爭力。三、一站式服務(ONE STOP SHOP),也就是能提供包括法務、智財、技術、營運等方面的服務,甚至有官方的窗口,提供快速便捷的申請服務。四、人才培訓,打造一流的人才,甚至讓學術界人士也願意轉往產業發展。

至於為何要與園區連結,主要是創造一個完整的生技產業的模式,從標的物的研發、動物實驗、臨床等,甚至生產線都以符合國際標準為前提,吸引廠商進駐。

我認為SIC結合園區的架構若很完整,就有吸引國際團隊和資源進駐的誘因,以紐西蘭為例,紐西蘭由於鄰近澳洲,他們的生技公司往往在初期發現標的或進入臨床時,就會被澳洲用錢搶走,因此,不少紐西蘭的生技公司就會向海外發展,亞洲由於開發的經費相較於歐美國家是便宜很多,前進亞洲對紐西蘭是有誘因,而台灣的技術水平和人才素養是有優勢的,只要平台完整,很有機會可吸引國外生技公司導入很好的研發中的資源,創造台灣生醫產業的利基。

問:您認為台灣生技新藥醫材的挑戰是什麼?

答:一是將可觀的經費投於新藥醫材探索,能夠進入臨床前與臨床階段的研究成果仍然非常少。二、是各類案源的審查計劃步驟繁複而費時。三是學術界缺乏適當的商務主導與研發價值鏈的計劃及專案管理人才支持與輔導學研界研發團隊。四是核心設施與研發平台有能力與潛力,但缺乏串連與整合。五是應透過人才培訓課程,培養未來產業主管與新創公司執行長。

問:大陸近年積極發展生技產業,在政府龐大的資金挹注下,相較於陸資生技業,您看台灣的競爭優勢是什麼?

答:以人才來看,台灣產業上層管理經營的人才優於大陸,中國中層人才,但上層人才還欠缺,我預計5年內,大陸的高層入才就會密集上場,因此,台灣要趕快把握這5年的黃金時間,訓練人才。

就敬業度分析,台灣也優於大陸,大陸人目前是處於向「錢」看,炒短線,忠誠度不夠,沒有耐心學習,台灣人的敬業度不錯,所以可以創造有品質的產品。另外,台灣因為地方不大,屬於小環境,決定的人不用太多,只要有魄力,判斷正確的人當領頭羊,就可以創造優勢。

[資料來源:WiseEnterprise]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