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中國新聞>中藥名方開發迫在眉睫
2011-04-21

[科技日報  ] 2011/04/21

當中藥界在中藥現代化、國際化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的時候,日本已經成為了世界經方製劑的領跑者。他們開發了經方並制成顆粒劑行銷世界,年銷售量之大、利潤之高令中國人羨慕不已。而令人懊惱的是,日本人的經方製劑全部源自對中國經方的研究,他們稱之為“漢方”。中國如何使用經方製劑?在衆多的中醫流派中,經方派的前途如何?出路何在?

4月9日在河南召開的2011年經方論壇令記者肅然起敬,這是一個自費參加的會議,會場上秩序井然,討論熱烈,小組會持續到夜裡10點鐘,所有的參與者都是經方的臨床使用者、推崇者、追隨者。大會主席是南京中醫藥大學的黃煌教授,他在接受科技日報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必須以敬畏的心態對待優秀的中醫藥遺產,如果現在不開發經方製劑,未來世界的中醫藥製劑市場仍將被日本壟斷。

經方的一席之地

經方是中藥經典名方的略稱,以《傷寒雜病論》《金匱略要》等古典著作中的方劑為主。中醫的流派很多,經方派被稱作保守派,他們認為,學好中醫要從一味藥、一張方開始,而中國的經方是中國人使用天然藥物的智慧集成,用藥法度嚴謹,流傳、使用了上千年,用藥安全、有效、價廉,中醫保守派提倡在臨床上使用經方。

黃煌教授長期從事中醫學術思想與經驗的整理工作,在搶救和整理我國當代名中醫專家臨床經驗方面有突出成績。他呼籲中國政府重視經方研發,大力培育經方醫生,開闢經方製劑研發的綠色通道,制定經方醫學發展的長期規劃。

現實是,目前有些中醫比較粗放,開湯劑有時用十幾味藥,而經方是規範、科學的。但是目前中醫界缺少使用經方的熱情,缺少經方研究,對民族文化缺少自信。

“我對經方有信心,”黃煌教授表示,“我的信心來源於古人、本人、他人。”在從事中醫學史的研究中,黃煌發現,古人一直重視研究、使用經方,尤其在社會動蕩的年代,醫家都主張使用經方。經方派一直是中醫的脊樑,中醫歷史上有很多名醫,經方大家張仲景是為數不多的被稱作具有科學精神的中醫專家,他的《傷寒雜病論》被稱作“中醫之魂”“中醫之根”。

“我在臨床實踐中使用經方,病人量很多,我還辦了一個黃煌經方網,網絡點擊量100多萬人次,主辦的經方論壇參與者踴躍,這些都增加了我對經方的信心。”

“我最擔心的是,”黃煌說,“即使政府相關部門不重視中醫經方派的傳承,經方派也不會滅絕,還將在民間緩慢流傳,但是經方不能受惠于民。”

金飯碗不能丟

目前很多臨床醫生用不好經方,甚至認為古方不能治今病,隨著環境的變化,中國各地的飲片質量不一,導致有人質疑經方療效。黃煌表示,破譯經方使用密碼的責任在學者,開發適合現代人使用的經方製劑要靠企業。

經方是中國古代智慧的結晶。至今已經流傳1800多年,蜚聲海內外。日本目前已經開發出了200多種經方製劑。中國經方的開發已經迫在眉睫,業內人士呼籲,有必要開發高質量、方便、價廉的經方,絕不能丟棄中國古人的智慧,絕不能丟棄中國古人留給我們的“金飯碗”。

意識到挑戰的時候,也許還沒有面臨危險境地,但是必須傳承優秀的中醫文化積澱,必須不斷思考創新,做好充分準備。

目前開發經方最大的困難是資金。國內中藥企業資金不足,在中國,目前藥監管理部門像監管西藥那樣監管中藥,要求經方的研發應先做動物實驗、臨床試驗等一系列步驟,完成這些工序需要大量研發經費,這些門檻難住了有志于開發經方製劑的企業。

相反,日本開發經方不需要做動物或臨床試驗。他們認為,中藥自古就以人體做試驗,中國自古就有神農嘗百草,一天中毒多次的傳說,而且經方已經在中國使用上千年,所以日本對經方研發是網開一面的。

不僅如此,我國在藥品臨床適用症上也有嚴格的要求。目前我國已經有一家企業開發出了大柴胡經方顆粒,但是花費數年時間、大量資金,而且臨床適用症僅限于治療膽囊炎,大大縮小了使用範圍。企業大呼不值得,如果這樣,還不如不開發。

業內人士呼籲,目前中國經方製劑研究已處於危險境地,經方早已經向全世界公開,日本遠遠走在我們的前面,而中國尚在蹣跚起步階段,進展緩慢。河南宛西制藥董事長孫耀志告訴記者,我國應建立中醫藥創新平台,進行經方研究,開發經方,“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是,中國成為經方的原材料廉價提供國,大量的利潤將被外國奪走。” 

[資料來源:WiseEnterprise]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