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兩岸瞄準 2千億美元中草藥商機
2011-04-27
[中國時報 記者  朱建陵 張翠芬 ] 2011/04/27

 

第三屆兩岸中草藥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昨在圓山飯店召開。大陸衛生部副部長、中醫藥管理局長王國強表示,去年簽署《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後,兩岸中醫藥交流與合作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未來兩岸將進一步整合資源,發揮各自優勢。與會者表示,兩岸未來將攜手開拓全球每年高達二千多億美元的龐大中草藥商機。

應台灣工研院邀請,王國強以「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頭銜,率包含國醫、院士、校長、總裁等六十餘位大陸中醫藥界重量人士與會。

王國強表示,自○八年台灣推出「搭橋專案」以來,大陸中醫藥界積極回應,組成「兩岸中醫藥工作推動小組」,並分別在科研、產業、臨床及法規教育等方面形成決議,現在推動工作已進入實質階段,已有十餘專案達成合作意向,包括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所與台灣簽訂晶片中藥研究合作協定,北大現代藥物研究中心與工研院簽訂牛樟芝抗癌合作協定等。

大陸台港澳交流合作中心主任王承德表示,兩岸中醫藥合作應循序漸進,由易而難,先不管兩岸法規差異,先把容易的科技合作做起來,並選擇一兩強項,合作面向國際市場。

早在一九九七年即靠著一味「複方丹蔘滴丸」通過美國審批、打入國際市場的天津天士力集團總裁閻希軍表示,兩岸合作關鍵是要分類指導、分類研究、分類發展。他認為,西方對中醫藥進入市場要求並不苛刻。

但與會台灣代表、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院長吳天賞表示,經濟部推動「搭橋專案」前,他已在廈門參加過兩次兩岸中醫藥合作會議,至今雖已簽署ECFA及兩岸醫藥合作協定,但合作進展仍緩慢,他認為,主要問題在雙方對中醫藥現代化缺乏一致規範。

吳天賞不否認,兩岸各自堅持自己規範,背後實為利益之爭。他說,在此情況下,唯有兩岸政府部門出面商議,找出雙方都可接受的規範,否則,任由民間交流,結果很可能仍將是原地踏步。

雖然雙方對科學中藥和濃縮中藥的認知有差異,兩岸代表認為,未來可加強科學研究,尤其是中藥的藥效檢測和現代化,攜手進軍國際市場。

[資料來源:WiseEnterprise]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