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生技面面觀─大中華醫療通路(下) 台灣藥商西進 思路要變
2011-06-13

【工商時報  撰文/傅子平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2011/06/13


前言:

中國醫藥通路面臨大洗牌,預計到2015年,將有三個國家級營收分別達1,000億人民幣以上的醫藥通路商和20個營收逾100億人民幣的區域級醫藥通路商,台灣的醫藥商在兩岸市場要如何打出一條血路呢?德盛安聯全球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的看法是…
.................................................................................................................


從最末端的藥品銷售結構上來看,中國市場與美國市場存在著大差異性。美國藥品銷售至病患手中主要是透過連鎖藥局,醫院診所與郵購,其佔比超過70%,其主要原因與保險給付有關。然而在中國,超過60%是在醫院取得藥品,僅有24%是由零售藥局賣出。因此醫院掌握了藥品銷售給病患的主要市場,其衍生的利潤應超過美國的醫院或診所,因為其只佔了約21%。

從2001年至2009年,中國零售藥局的銷售複合成長率高達20.6%,其中前100大藥局(含連鎖)複合成長率更高達21.8%,整體銷售金額在2009年高達1,531億人民幣。

不過。近期在政策主導醫療改革下,社區醫療機構的興建與基礎藥物目錄建立,勢必對零售藥局或連鎖通路帶來競爭上的威脅。社區醫療院所的興建為8,500億人民幣醫改投入的重點項目,配合國家在對被列入基礎藥物目錄的藥品約307個品項的補貼與價格調整,此將對零售通路端產生獲利率下滑的壓力。

另外,在擴大國家醫保補貼藥物項目政策下,藥局需得到主管當局的核可才能接受病患用醫療保險卡領取藥品,因此市場環境的改變與國家希望在2015年前主要連鎖藥局能提高市佔率影響下,小型藥局不是被逐出市場,就是被連鎖藥局購併,長遠方向上應能培植出像美國市場中的CVS、WALGREENS、RITE AID等大型連鎖通路。

根據至2009年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最大的連鎖藥店海王星辰只佔2.02%,而前十大藥店營收只佔行業別15.38%,前20大也只佔23.5%,因此未來行業的整併與淘汰將愈來愈多,而跨過區域的界限整合為全國性的連鎖通路將是長線趨勢。

在台灣,醫療通路的類別較為廣泛,其包含物流、藥妝店、醫藥專櫃、直銷商與醫院通路等,對於處方簽藥物的取得,已從先前的醫院或診所專屬的藥局,逐漸轉移到健保給付藥局。

台灣的藥品市場結構與美國中國不同,其主要原因之一應是健保補貼與國外透過保險支付的差異性與藥物使用習性所致。從經營策略上,如何增加單點銷售金額與利用相關醫療院所銷售非藥物類商品會是思考重點。對於台灣的製藥公司而言,若要跨出台灣的市場投入中國,美國,日本或歐洲市場的經營,了解當地不同的通路系統與保險補貼並透過策略聯盟來打入市場,或許值得思考。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