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生技醫療產業履歷-和康生技
2011-08-15

【工商時報  撰文/ 和康生技董事長 張立言】2011/08/15

2005年8月張立言以環宇創投代表人身分接手和康生技董事長時,當時和康的每股淨值不足3元,甚至也面臨倒閉危機,他引進美國醫材大廠那斯達克上市公司NUVASIVE入股投資,將和康生產的膠原蛋白骨材行銷至美國,讓公司起死回生,也首創國內創投投資生技公司至經營的成功模式,張立言領軍的團隊是如何做到的?

和康生技是由一群具生技產業及科技背景的專業人士創立的,核心技術為生物高分子材料應用於生物醫材及醫美保養品的開發、生產及行銷。主要的生醫產品包括骨科用的富茂骨(FORMAGRAFT)、富瑞密(FORAMIC)、安節益(ARTIAID)、眼科用的維視愛(VISCAID)、外科及牙科用的速吉安(SURGIAID)及敷美安(FORMAAID)。

為因應手術微創化的趨勢,和康也開發微創手術用之注射式人工骨材、骨水泥及抗沾黏水膠等第三級植入式醫材產品。目前的主要股東包括台灣的環宇集團、兆豐金控、第一金控及美國醫材大廠那斯達克上市公司NUVASIVE等。

和康成立於1998年12月,由原始大股東於民間籌資設立,成立初期於陽明大學成立育成中心,並租用一小間實驗室從事膠原蛋白的萃取工作。至2002年初公司資金幾乎全部耗盡,大股東乃授權當時總經理尋求民間投資者接棒以便退場,同年8月由前總統府資政徐立德先生的環宇集團投資8,500萬元接手經營,同年底,遷址於台北五股工業區內的生醫廠辦大樓,由前彰化銀行董事長蔡茂興擔任董事長,蔡董於2005年8月因健康因素卸任。該年9月我代表環宇集團繼任和康董事長。當時和康每股淨值不足3元。

2006年和康的經營可以用「風雨飄搖,艱苦奮戰」八個字形容,除了每月持續的虧損外,7月時公司已陷入現金不足的財務窘境,當時董事會雖然通過現金增資案試圖解決資金短缺的困境,無奈公司淨值太低而股東又無法達成減資的共識,因此募資的工作困難重重,面臨存亡的關鍵時刻。

10月初和康逆轉回生的契機終於出現,和康的膠原蛋白骨填料產品富茂骨,因為具有優越的生物相容性,而且手術操作性佳,加上具有骨傳導及骨誘導等促進骨細胞再生的性能,受到美國醫材大廠NUVASIVE的注意,由總經理率人來台拜訪,雙方經過三個月溝通,在同年12月下旬以1,700萬美元併購RADIUS(和康美國通路商)取得富茂骨的產品權,並以其中300萬美元投資和康,取得和康10%的股權。

由於NUVASIVE的加持,和康原本在國內辦理7,000萬元現金增資也順利於2006年12月31日完成。至此和康的財務困境終於得到舒解,也奠定了國際化營運的基礎。

NUVASIVE原為生產及行銷骨科手術器械硬體之公司,其團隊源自於世界醫材大廠MEDTRONIC,2004年NUVASIVE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上市時市值僅約3億美元,年營業額約4,000萬美元。2007年NUVASIVE透過併購和康富茂骨通路商RADIUS而跨入生物醫材領域,2008年NUVASIVE再以1.35億美元併購美國那克斯達克醫材公司OSIRIS的幹細胞產品OSTEOCEL,2009年再以4,500萬美元及8,500萬美元先後併購荷蘭醫材公司PROGENTIX及美國醫材公司CERVITEX,至2009年底NUVASIVE市值已達21億美元,年營收超過5億美元,已是國際級的上市公司。

然而和康也不能僅靠美商的投資就能高枕無憂,為了要和國際醫材大廠接軌,幾年來,我們將並不十分充裕的資金不斷的用在投資、培育人才上,逐步建立國際化的營運基礎。

2009年10月,在NUVASIVE品保人員的協助下,和康生醫廠以「無缺失」之優異查核紀錄通過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FDA)的派員實地查廠。2011年和康醫材產品速吉安(SURGIAID)再獲美國FDA認證通過,而和康與NUVASIVE持續合作開發的第二代富茂骨也將在年底送件申請美國FDA認證。另外齦即安(GINGIVAID)、敷美安(FORMAAID)等多項醫材產品亦將於2012年陸續獲美國FDA及歐盟CE認證而跨入牙科、眼科等領域,許多國際大廠已表達合作及代理的意願。

另外,由於生醫產品的開發耗時太久,對民間小公司來說是很沈重的負擔,而保養品的開發、認證時程較快,因此,2003年我們也跨入保養品產業,將膠原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的核心技術,應用到生醫及保養品兩個不同的產業。2009年底和康保養品廠領先同業,通過衛生署第一批自願性化妝品GMP認證(和康、花王、台塑生醫)。目前除了替多家國際保養品公司設計代工外,今年也投入自有品牌的經營,並與國內外大型通路結盟共同開發市場。

台灣生技產業基礎仍然薄弱,產業人才尤其缺乏,單是組建團隊及培育人才就要耗費很大的心力。生技專業人才自我意識強,不易形成團隊協作,愈資深者愈是如此,這是在台灣經營一個具有國際專業水準的生技公司最大挑戰。和康這些年一路顛簸走來,雖然犯了不少錯誤,但也學習成長了很多,我衷心感謝許多熱心協助的股東,也相信和康人是一群有熱忱、有共同願景的人,願意為台灣生技業的發展努力。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