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生技新視野》基因體生物技術應用在農業的遺傳育種(下)
2012-01-30

工商時報/撰文 張覺前 慕德生技總經理2012/01/30

雞是雉科動物,人類畜養雞、豬的歷史有幾千年歷史,原生家雞產蛋季節一窩蛋生到了大約15個左右腦下垂體會放出訊息給母雞:孵蛋的天性和照顧幼雛數量的能力已經到達,母雞就會停止產蛋,這時來自生理呼喚著母雞就巢孵蛋,拜基因體學之賜,知道這是受「籟抱」主效基因所影響;現代的蛋雞育種選拔不攜帶籟抱基因的母雞作為蛋種雞,如此,母雞就能終年維持高產蛋,也使數量遺傳改進量提前了2∼30年。

除了應用提高產蛋的基因,對飼料轉換效率改善更是畜產業積極追求的目標,因為畜牧生產所需的飼料主要是黃豆和玉米,這同時也是人類糧食,節糧型的經濟動物選育是一項整合育種、營養、畜舍環境等技術的農場管理系統工程。雞性染色體上有一個矮小基因(DW),這是一個生長激素受體缺陷型的基因,會造成腿長骨變短、生長受阻,但是產蛋等繁殖性狀基本上是正常的。

目前這一基因廣泛應用在蛋雞育種,矮小型不只要提高產蛋,更要節省飼料和提高飼養密度。這品種蛋雞比普通型蛋雞的體重小20%,可提高飼養密度25%,可節省飼料10公斤;所以總的經濟效益比普通蛋雞高得多。

以台灣平均飼養1,800萬隻蛋雞,每年將可節省1億8千萬公斤飼料,如果在中國15億隻蛋雞中有35%改養小型蛋雞,則可節省飼料50億公斤,這對糧食供給日益拮据,飼料原料不斷飆漲將會是很重要的貢獻。

華人在乳肉蛋等動物性蛋白質攝取中豬肉一直排在第一,養豬產業當然居單項農產品產值之首位,東方人的飲食又以食材原味為烹調料理為主,所以台灣在豬隻育種領域對肉質育種更是世界馳名,在1997年之前台灣豬肉外銷日本總是以平均最高價同時最大市場占有率領先美國、加拿大、丹麥等世界養豬強國。

台灣應用主效基因協同數量遺傳育種起步很早,目前國內種豬檢定站完檢出售的每頭豬均會進行基因登錄,例如檢測影響到肌肉內的脂肪堆積分佈的高肉質基因(H-FABP),此基因與肌肉內脂肪(INTRAMUSCULAR FAT)之含量有關,帶有此基因的豬肉柔嫩度、多汁性與風味良好,尤其是里肌肉中脂肪含量不隨著選拔瘦肉型豬而下降,配合良好飼料就能養出神戶牛排級的豬肉,在種豬群中篩選此基因對提高豬肉品質有相當大之助益。

其他在遺傳上影響最大會引起緊迫猝死的緊迫基因(CRC1),這基因不只會造成豬隻緊迫,也會使豬肉成蒼白的水漾肉,台灣從1996年起就已應用種豬篩選除,還有母豬會選育控制排卵數量的多產基因(ESR)等等。

在豬抗病育種研究最理想的候選主效基因是豬干擾素基因,攜帶此基因豬對許多重大傳染病致病病毒具有效的防禦功能。

畜禽抗病、生長以及繁殖育種研究方興未艾,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理論和技術的日新月異將進一步促進畜禽抗病育種技術發展和完善。為供應國內市場健康安全之畜禽產品,基因育種和改進安全生產技術,提升生產效率並兼顧動物福祉及環境永續,生產健康優質之畜禽產品供應消費,更要相關制度與國際接軌以符合國際潮流,使台灣農業能安全、健康、科技並永續經營。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