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醫材錢途棒 科技傳產卡位
2012-02-20

[工商時報 記者 杜蕙蓉]2012/02/20

生醫產業主流氣勢成形,不僅推波市場資金進駐,實際上不少科技、傳產大廠也積極布局,且幾乎都鎖定研發時程較短、成功率較高的醫材領域。生技中心理事長李鍾熙認為,台灣有電子業完整的供應鏈和技術加持,醫材產業前景看好。

目前醫材產業中,除了精華光和即將回台掛牌的金可,每年都可大賺一個資本額,五鼎、太醫、百略、華廣、雃博都已打進國際市場,華廣今年更與GE結盟,主打雙品牌策略,行銷全球。

另外,柏登生醫研發的魚鱗人工眼角膜計畫,獲荷蘭政府300萬歐元創新信貸補助。而承業生醫則與全球前5大影像設備廠瑞士商SWISSRAY結盟,雙方將合力搶攻大中華區放射影像醫學設備超過千億元商機外,董事長李沛霖也表示,未來雙方合作模式不排除由代理延伸至代工領域,顯示國內醫材廠商也逐步前進高階醫材領域。

而為搶占生技產業商機,除了鴻海、明基、台達電、大同等集團積極已卡位,明基並在中國大陸成立醫院和收購三豐醫材,跨足醫材領域外,今年國內多家數位X光產業上下游廠商,也成立「數位X光產業聯盟」,希望能有效降低數位X光機關鍵零組件生產成本,讓台灣面板大廠和相關供應鏈能順利轉型。

至於傳統產業中,遠東集團已積極拓展生醫事業,自創的「舒膚貼」品牌,生產的抗沾黏外傷敷料,已經取得歐盟合格認證,將進行擴點至東南亞、中國大陸與歐洲等國,而福大棉業則投入中空纖維膜的開發。

李鍾熙認為,國內醫材廠商應朝向輕便型產品發展,應可聚焦於遠距醫療、遠距照護和分散式醫療、分散式照護等領域。

李鍾熙說,分散式醫療的概念就像是ATM、網路銀行,消費者不用親自臨櫃就可以獲得服務,未來的醫療資源也一樣,透過各種資訊及網路工具,病人在小診所就能獲得最好的醫生診治,以及完整的醫療諮詢,這是一個新市場、新機會。

工研院IEK 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張慈映則認為,國內廠商應尋找新的發展機會,包括前進新興市場,而為開拓大陸、越南、東歐與巴西等市場,並尋求自有品牌的發展機會。張慈映指出,台灣廠商可以從市場需求、結合通路與服務來切入;或以異業的策略聯盟方式,縮短切入市場的時程;抑或從上端研發、製造,進而與後端通路結合的一條龍布局,也是產業發展的趨勢。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