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專家傳真》從食安事件 談大數據在公部門的應用
2014-09-26

政府是全世界最大的服務業,服務業的第一步是瞭解客戶的需求,政府也應跟企業一樣聆聽客戶(民眾)的需求,主動提供更好的服務以達成民眾期望,而大數據(BIG DATA)就是協助政府提供更好服務的那把鑰匙。

近來台灣的食安風暴看起來好像鄉土劇一般,以最新的餿水油事件來說,衛福部食藥署不斷的更新問題產品清單及強冠下游廠商明細,但在追查劣質油品的過程中,不斷的有廠商拒絕提供製品來源及下游業者流向明細,讓稽查人員備感困擾;也讓台灣民眾提心吊膽。

這時政府假如結合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的發票資料庫,快速進行上、中、下游的食品追溯、資料追蹤及勾稽,提供讓食品安全相關主管機關進行資料分析,迅速找出問題源頭及相關供應鏈並及時攔截貨品,甚至讓發票平台透過E-MAIL或簡訊主動通知已購買的消費者進行退貨及銷毀。政府相關單位也可主動分析發票資料庫中有關油品的採購與銷售數據,如果產品重量與原料之比例不合邏輯,則非常可能有不明(非法)添加物;如果利潤遠高於同業也應合理懷疑有使用非法之原料。大數據的應用不單只是勾稽與究責,更可以事先作出預警與因應措施,防止不肖業者之非法作為,此一事件也突顯電子發票若是在B2B強制全面推動,未來對於這種供應鏈流向的追查,將比紙本發票更能快速產生效益。

大數據無疑是未來數年成長極快的產業應用。而隨著相關應用的發展,全球各國政府看到這個浪潮,也將大數據視為國家戰略。歐盟投資在大數據的應用方法與技術;美國有能源部、國防部等多個部門參與歐巴馬的「大數據研究和發展倡議」;澳洲政府亦於2013年成立「資料分析卓越中心」;南韓政府支持的三星與國際大廠合作,設立大數據研究中心。雖政府部門掌握種類及數量極龐大的資訊,但擁有大數據不是重點,如何運用大數據來提升民生福祉才是王道。

大數據在政府部門的應用相當廣泛,涵蓋交通管理、能源管理、水資源管理、環保、城市指揮系統、防災救護、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等民生及居住環境相關之領域,以下僅介紹幾個國外政府部門如何利用大數據改善交通民生的案例:

1.「即時哥本哈根(REAL TIME COPENHAGEN)」計畫利用手機訊號及GPS,標示哥本哈根文化之夜(COPENHAGEN KULTURNATTEN)的人群聚集與移動, 民眾透過「即時哥本哈根」獲得人群聚集的資訊後,可選擇參與或迴避該活動。

2.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利用RFID與車牌辨識技術,監測車輛進入市中心劃定的收費區(CHARGING ZONES)之進入與離開時間,並據以收取不同的費用;施行的第一個月就降低了25%的交通車輛,利用大眾交通工具的乘客每天增加了40,000,停車罰款降低了29%。

3.「SFPARK」系統在舊金山6,000個路邊停車位及11,500個停車場中設立感應器,駕駛可透過手機或網站得知停車位使用的即時狀況,並可在停車計時器上刷信用卡付款,SFPARK會依不同時段或擁擠程度動態調整費率,使得停車費用減少、停車機會增加。
4.新加坡的CBD中心商務區,不僅可以顯示當下的交通狀況,更可以利用數據分析預測45分鐘後的交通狀況,並通過控制1,700個交通號誌,來減緩交通堵塞。

由此次國五差別收費之實施經驗與民意回饋來看,顯然政府在差別收費之方案設計及相關配套措施尚有改進空間。未來政府可考量藉由ETC資訊、過路費減價/停收的歷史資料或即時偵測CO2濃度等,來分析並預測交通狀況,判斷依不同時段或擁擠程度動態調整過路費率的有效性,或何時可以價格誘使民眾選擇不同替代方案,並搭配匝道儀控、高乘載管制等交通管制措施,自動控制交通號誌,以分流來減緩交通堵塞。

回顧我國公部門的大數據應用,除了政府機關提供公開資訊平臺,利用各種技術,讓機關或一般民眾可加值應用於各領域外,政府部門應可思考如何善用我國政府電子化普及率世界排名前幾名的優勢,找出機會運用大數據進而提升我民生福祉,方是當務之急,正本清源。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