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互聯網醫療大爆發尚待時日
2015-07-31

【證券時報  2015-07-31  創業 資本  記者李珊珊  報導】

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推波助瀾,互聯網醫療逐漸成為一股浪潮,各路資金湧入該領域,直接催生了大量創業項目。

在預約掛號問診服務方面精耕細作的健康樂,幫助用戶解決掛號難的問題,應用整合了數千家公立二甲以上級別醫生。一些專業診療網站,例如春雨醫生、阿里健康雲醫院等,更是聘請各領域頂尖醫生,隨時開展智能診斷,服務患者。

另外,專注于服務慢性疾病、腫瘤治療、醫學美容、女性健康等的專科醫療網站的發展勢頭也十分迅猛。中國的醫學影像類代表應用——海納醫信,拿到了FDA市場准入資質,成為中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獲得FDA批准的醫學影像公司。

基石資本管理合伙人王啓文認為,移動醫療可以有效解決醫療行業的痛點。目前,針對各個細分領域的同質化產品較多,未來移動醫療將會有一個淘汰的過程。同時,線上資源和線下資源會相結合。他認為盡管移動醫療是建立在醫院的基礎上,但未來發展空間依然很大。

在長期專注健康產業的思知咨詢CEO趙衡看來,互聯網醫療歸根結底最終還是要圍繞著問診來展開。拋開純粹的技術層面的項目,絕大部分項目對後端服務的需求都很強,但醫生從何而來?

趙衡稱,面對已經湧現的數百個互聯網醫療項目,中國的後端醫療服務能力卻非常有限。當互聯網切入醫療服務領域後,到底依靠誰來做後端的服務就成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如果讓非三甲的醫療機構來提供服務,用戶的需求顯然無法得到滿足。因為線下的這類資源可獲得性非常強,價格低廉並且可以使用醫保,用戶並沒有動力去自費使用線上的服務。而如果讓三甲醫院的醫生來提供服務,這些醫生在線下的業務本身已經足夠繁忙,他們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做線上的服務。而且,與來自產品的利潤相比,這對他們來說得到的經濟利益太小了,動力明顯不足。

他認為,真正的互聯網醫療大爆發還是要等到醫生自由執業的展開和對醫生的評定不再是圍繞著大醫院還是小醫院,而是以醫生個人的能力來確定。同時,支付方對醫生的賠付是基於療效而非次數,醫生不再依靠藥品來賺錢。這些要素都滿足後,整個市場才能最終獲得發展。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