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恒康醫療投資樣本:民營醫院難破政策阻力
2015-10-12

【中國經營報   2015-10-12  營商環境  記者張亮  報導】

社會辦醫所遭遇的身份尷尬,在當今資本市場民營醫院並購潮之下被格外放大。

一些從公立醫院股份制改革而來的醫院,要求與公立醫院平等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其中一個代表是,大連瓦房店市第三醫院(以下簡稱瓦三醫院),其醫院不管從硬件設備,還是醫護人員整體水平,甚至從就醫人數上都已經達到了三級甲等醫院的規模,不過由於其股份制改革後的民營醫院身份,十多年來只能抱守二級甲等的身份,被排除在三級醫院評級之外。

瓦三醫院自2014年被上市公司恒康醫療(002219.SZ)成功收購以來,恒康醫療正在將瓦三醫院成功辦醫的瓦三模式在其收購的其他民營醫院中進行推廣。與此同時,恒康醫療也多次公開發聲爭取3年內支持瓦三醫院實現三級甲等醫院的目標。

不過對於能否實現衝刺三甲的多年目標,瓦三醫院院長宋麗華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難言樂觀,而這事實上也是民營醫院難以破除的最大政策障礙之一。

阻力

民營醫院並非近幾年來的熱詞,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吸引過社會資本的目光。

2010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以下簡稱“58號文)發佈後,為民營醫療機構踏入醫療體系門檻帶來了更大的希望。

此後,201310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今後社會資本舉辦的醫療機構,將納入財政專項資金和政府投資補助範圍,免征或減徵行政事業性收費,其醫療服務價格全部實行市場調節價。

按照上述政策要求,非公醫療機構與公立醫療機構將享受同等待遇,而現實與政策卻存在著差距。而中國的所有民營醫院當中,原本是公立醫院的瓦三醫院的遭遇可能更為典型。

宋麗華告訴記者,2003年之前,瓦三醫院是瓦房店市政府主導的一個公立性的醫院,此後在政府的主導下,瓦三醫院經歷了政府資產全部退出,人員全部買斷,實行了股份制化的新體制運營。

從公立醫院變身民營性質的民營醫院,宋麗華歷經了改製前後政府對瓦三醫院冷暖的態度變化。她認為,股份制改革後,政府對瓦三醫院本身就戴著有色眼鏡,政府調配的一些醫療資源都劃歸公立醫院。

比如說像120系統,按照常理應該是病人呼叫後應該是按照就近原則進行就醫,但是在瓦房店市,所有的病人都是優先送到公立醫院。瓦三醫院的腦神經外科在全市是享有盛名的,但是病人撥打120後,即便是病人要求到瓦三醫院就醫,120系統首先選擇的還是先去公立醫院。這表明政府本身就對民營醫院不放心,這一做法也極大地影響了醫院的患者來源。宋麗華告訴記者。

瓦三醫院遇到的另一大難題就是評級難的問題。宋麗華告訴記者,瓦三醫院早在股份制改革時就是二級甲等醫院,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醫院的規模、醫療技術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瓦三醫院卻始終被擋在評級大門之外。

如果不參加評級,農合准入、技術准入、人才引入等都會受到限制。我覺得醫院評級不應該用規模來設檻,而是應該運用技術、設備、人才等標準提高門檻,民營醫院很難有發展空間。宋麗華說。

2014年,瓦三醫院被恒康醫療並購,成為上市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恒康醫療為瓦三醫院的發展帶來了必需的資金以及股權激勵制度,然而宋麗華卻犯了難。

在與恒康醫療合併前,瓦三醫院是非贏利性民營醫院,如今瓦三醫院變身盈利機構,要與上市公司財務制度進行對接。醫院原本就屬於投入大,利潤率低的微利機構,國家卻因為其盈利性質,要上繳25%的企業所得稅,這一改變讓瓦三醫院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宋麗華告訴記者。

改製

即便如此,瓦三醫院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仍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瓦三醫院目前建築面積約68000平方米,開放床位1500,醫療輻射人口120余萬人。年門診量40余萬人次,年住院患者3.4萬余人次,年手術量8800余例(含門診手術量)。醫院年收入3.1億元,固定資產總值5億元。

宋麗華坦言,這樣的規模,完全可以評上三甲醫院的級別。

對比瓦三醫院改製前的1.7萬平方米,如今的規模擴大了四倍。改製前,瓦三醫院的設備大部分是買人家二手的設備。人家日本用完的,淘汰的,進行翻新然後我們買進來,基本上設備都是二手設備。CT只有一個單層的,醫院的狀態環境特別的差。當初的住院病人只有120人,那個時候我們的年收入只有2500多萬元。政府一年能給我們30多萬元,這30多萬元基本上不夠已經離休老同志的醫藥費。宋麗華回憶稱。

而到了2014年的6月份,瓦三醫院新建的大樓終於投入使用,使住院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談起瓦三醫院的學科建設,宋麗華表示,瓦三醫院應該說是一個大綜合,專科也很突出。比如神經外科,神經內科,還有很多的學科都很突出,至少在瓦房店地區都是領先的。

在與恒康醫療合併後,恒康立馬要在瓦房店進行新的項目投入。醫院目前在瓦房店取得了一塊80畝的土地。未來恒康醫療要在那裡,再做一個腫瘤醫院、康複醫院和護理醫院。

宋麗華告訴記者,改製之後,由於醫院經營完全自負盈虧,因此她本人在成本控制方面非常嚴格。醫院在人、藥、材料、設備、採購等等非常嚴謹。

現在中國的任何一家公立醫院都很難杜絕醫生收紅包、拿回扣的現象,但是我敢保證在我們醫院絕對不會存在這種現象,一經發現會立馬開除。如今醫院的收入,藥占比已經下降到30%以下。整個醫院完全是靠醫療服務、護理服務來增加醫院收入的。宋麗華告訴記者。

這種導向意味著瓦三醫院為了增加收入,就必須得依靠不斷增加病源的方式來提升。

宋麗華告訴記者,瓦三醫院的醫生們周末下鄉為農村地區的病人進行無償義診,這原本是醫院長期堅持的一項公益項目。不過這種做法卻為醫院帶來了很多額外的病源。一些曾被瓦三醫院醫生診療過的患者自主選擇到瓦三醫院來就醫。

經過醫生們主動尋找病人來源後,宋麗華預計2015年瓦三醫院的就診人數將會達到50萬人次,而整個瓦房店人口是102萬,再加上流動人口,大概輻射120來萬。這意味著整個瓦房店市近一半的人都會選擇來瓦三醫院就醫。

風險

對於瓦三醫院的並購,恒康醫療前董事長段志平表示,民營醫院的發展空間非常大,但前提是必須能尋覓到財務健全、股份制改革徹底、醫院員工完全擁護的民營醫院,這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導致並購失敗,即便是並購成功,今後也會遇到源源不斷的麻煩。

段志平回憶稱,前幾年恒康醫療準備收購一家經過改製的二級醫院時,與政府方面、醫院院長、職工都已經談妥,但最後時刻沒想到被醫院的退休員工強烈反對,最後當地政府考慮到地方穩定,立即終止了所有合作。

並購失敗對於資本的影響到還是有限的,社會資本最擔心的是並購了一家財務管理混亂、醫院管理存在科室鬥爭、事業編制未解決等現象的醫院。

宋麗華稱,社會資本選擇並購一家好醫院,實際上就是選擇一個好院長。只有一家醫院的院長在整個醫院里能擔當起自上而下的絕對管理職能,社會資本的股權激勵制度才能在醫院機構里行之有效,公平分配。

畢竟,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其他社會資本,真正懂得醫院管理的管理者還是少之又少,因此投資人應該將自己擺在一個融合者的角度,讓被收購的醫院員工真正願意成為投資企業的一部分。宋麗華告訴記者。

不過,對於所並購醫院的估值,段志平認為,除了賬面審計的淨利潤,醫院管理者要對自己所承諾的淨利潤負責,因為如果醫院管理者未來的實際淨利潤達不到承諾值,整個醫院持股曾需要對淨利潤進行補償的,這種補償還很難核算到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當中,因此上市公司對於醫院的財務的審計必須精益求精。

對此,宋麗華也坦言這部分確實是民營醫院並購的難點。我們自認為瓦三醫院的財務管理還比較規範,但是沒想到恒康醫療的審計部門進入後,查得非常緩慢,整個審計過程持續了40多天,一直追蹤到瓦三醫院十幾年前的財務數據,有的資產不清楚的地方,還讓政府部門出具一張張證明。因此財務審核要遠比我們想象的嚴格得多。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