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生技產業籌資不易 IPO熱潮明顯冷卻
2016-07-22

【工商時報  2016-07-22  王姿琳】

近年生技類股表現相當亮眼,深獲投資人青睞。但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表示,今年受新藥研發頻傳挫折、生技類股資金退潮等因素影響,生技產業籌資不如以往容易,卻也可能是產業體質轉型契機。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Y)與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合作,今天發表「超越邊界—重返大地」報告書,以生技醫藥為範疇,歸納近年歐美及台灣在生技產業的財務績效、籌資、併購等交易活動,剖析台灣生技產業重點,及展望今年台灣生技關鍵議題。

報告指出,歐美生技公司籌資金額連2年創新高,2015年籌資金額接近710億美元;2015年歐美生技產業IPO表現亦十分亮眼,全年共有78家,但第4季卻僅有8家IPO,明顯有冷卻跡象。同年台灣的生技籌資金額約新台幣200億元,平均每件之籌資額約20億元,皆創下歷史新高,尤以製藥產業的募資金額最高。

但今年起,生技產業籌資開始出現壓力。安永審計服務部營運長張嵐菁表示,近5年來受國際生技醫藥類股飆漲影響,國內生技類股表現也一路上漲,且台灣投資人偏愛新藥研發型公司,甚於已有巿場產品銷售的傳統製藥公司。

不過,受到新藥研發的挫折,國際生技類股資金潮進入冷靜期,她認為,生技產業在籌資壓力下,專注於公司營運或研發競爭力的成長,亦有可能是健全產業體質的契機。

張嵐菁指出,台灣健保長期採取低於國際藥價的政策,並不利生技產業研發的新藥在台銷售,造成全民雖有健保保障就醫及用藥權利,卻可能用不到台灣公司研發的新藥。為了讓民眾使用到新藥,並兼顧台灣生技產業發展,她建議政府應修訂相關法規,鼓勵藥品研發及產業發展。

此外,台灣多項新藥自2015年起取得上市許可,證明台灣具備新藥開發實力,張嵐菁建議,在全球癌症免疫療法、再生醫療及精準醫療趨勢下,台灣透過法規修訂,企業策略聯盟等活動,有機會急起直追全球生技發展潮流。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