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BTC與會專家: 生技發展受阻 法規是元凶
2016-09-07

【工商時報  2016-09-07  記者杜蕙蓉】

2016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 TAIWAN COMMITTEE, BTC)登場,與會專家昨日針對議題和內容簡報年年都「雷同」頗有微詞,認為法規限制阻礙生技產業發展,是造成人才和資金不來的最大元凶。

曾任羅氏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的楊育民表示,防弊的時代已經過了,現應釋放創新能量,指引業界道路讓大家走出去,和國外競爭。新政府應該進行通盤的司法改革,不止法規鬆綁,執法也要鬆綁,心態要改變,應該要思考這是國家產業。

維梧創投合夥人孔繁建認為,沒有人才和資金,產業是發展不起來的!目前生技產業最缺的是營運和行銷人才,政府要開發出一套可行的、有效的徵才方式。他表示,過去台灣資本市場給生技產業很高的本夢比,基亞、浩鼎的解盲不如預期都是必經的過程,如何能讓資金不因這一連串的事件而失去信心很重要!資本市場必須要有好的併購(MMA)機制,不然台灣這個市場會受到很大的威脅,但顯然目前的MMA法規相當不友善。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認為,人才是產業發展的命脈,用大錢延攬國外人才是短期的做法,長期目標是自己培育。波士頓、舊金山為什麼有人才,是因為這兩個城市有兩個頂尖大學,造就很多的DREAMER(夢想家)。政府扶持生技產業,法規確實要改,人才要有正向FEEDBACK的機制。

華威創投合夥人李世仁表示,生技是創新產業,營運模式走在法規前面,法規不能只是防弊,要創新,如UBER在美國能長大,在台灣就不行。台灣防弊都走在創新前面,應思考產業競爭力,為什麼台灣的公司長不大?為何大公司要進來?我們競爭的資本市場是那邊?為何國際資金枯竭?人才不進台灣?法規應該適度調整,和競爭對手比至少不能比較差。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