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台參與WHO危機或轉機
2017-05-10

【蘋果日報  2017-05-10  張恆豪/成大醫院醫師、世界醫學生聯盟前秘書長】

台灣遲未收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處寄發之世界衛生大會(WHA)邀請函,引發各界對於台灣參與WHO困境的關注。雖然政府屢屢表示台灣無法參與WHA,不僅攸關國人健康權益,更可能造成世界防疫體系缺口;然以筆者多次代表非政府組織參與WHO會議經驗,若此次最終未能受邀,未必代表重挫,應當審慎面對,或許會是突破現狀的轉機。

2005年中國與WHO簽署「台灣參與WHO規則的備忘錄」,當中規範WHO與台灣之任何接觸,包括邀請專家出席會議、處理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均須獲得中國政府同意,才得以執行。另者,台灣疾管署雖然於2009年被納入WHO國際衛生條例運作網絡,但從後來被揭露的「中國台灣省適用國際衛生條例之作業準則」可知,任何與疾管署的聯繫,均須透過WHO內部指定的窗口,並在必要時與中國日內瓦代表處協調。台灣自2009年以Chinese Taipei觀察員身分參加WHA,被視為外交史上重大進展,邱文達前部長亦在2011年大會上提倡「WHA模式」,但如今看來,台灣參與WHA依然要獲得中國許可。

爭脫離備忘錄限制

過去政府未向人民說清楚的是,在連續數年獲邀參加WHA,卻始終被備忘錄原則箝制的狀態下,其他層面有意義的實質參與有何進展嗎?WHA雖作為WHO的最高權力機構,但許多議案討論,多半已在會前針對特定議題召開的技術性會議上充分協商,取得初步共識,再送至執委會以及大會決議。如果政府將焦點均放在WHA與會上,卻忽略與民間、學界合作,更積極透過醫療外交擴展技術性會議的參與層次,那終究只會停留在每年五月數天大拜拜似的象徵性參與而已。

若今年台灣未能取得邀請函,剛好是個爭取脫離備忘錄限制,重新談條件的機會。一方面,政府能更有立場向各國代表表達,在不仰賴中國「捉摸不定的善意」下,希望能夠正常化且更深化參與WHO事務的決心。今年度正值WHO幹事長改選,政府應積極研擬,在後陳馮富珍時代如何向新任幹事長倡議不履行、修正或廢止備忘錄;甚至透過友邦提案,以決議文形式保障台參與WHO事務的權利。另一方面,政府也應擬定與當代全球衛生治理機制接軌的戰略,非國家行為者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我應持續整合政府與民間資源,合作推動參與除WHO之外各類政府間、非政府組織。

面對艱困的國際參與空間,政府與民間皆沒有悲觀的權利,應秉持更加開放且多元的行動,重新檢討過去策略的利弊得失,為台灣長期的國際參與化危機為轉機。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