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跨國藥企2019年上半年成績單:國際市場巨額併購不停、“專利懸崖”來臨
2019-08-07

年中看表現。2019年過半,大部分跨國藥企已曬出上半年“成績單”,截至8月6日,全球排名前十五的大型製藥企業總營收將近2500億美元,可遙指全年5000億美元。

儘管非專利品牌和學名藥部門普遍表現不佳,“全球第一大藥廠”輝瑞依舊是製藥業務營收的老大,上半年營收263.82億美元;同期成長上兩位數的“優等生”有羅氏、默沙東、BMS、AstraZeneca和Celgene;AbbVie、安進略有下滑,其餘成長平平。

財報中最讓人興奮的是各家核心、創新產品的表現,“明星藥”Keytruda印證市場預期,上半年以49.03億美元超越Opdivo的36.24億美元,成為營收最高的PD-1/PD- L1藥物。今年迄今為止最引人注目的藥品核准可能是諾華的基因療法Zolgensma,用於治療兒童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其高達212.5萬美元的“天價”使之成為世界上最昂貴的藥物。

藥品之外,今年上半年存在感更強的是大藥企之間的巨額併購。年初必治妥施貴寶(BMS)和年中AbbVie分別以740億和630億美元的價格,大手筆收購Celgene和Allergan,為生物製藥產業創造了一個交易大年。根據EvaluatePharma數據,今年上半年,藥物開發商承諾將在合併和收購方面共花費了1730億美元,已經超過了過去三年的總交易支出。事實上在過去十年中,只有兩年的產業併購超過了這一數額。

但與此同時,在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藥物市場上,跨國藥企在享受新藥加速上市紅利的同時,也遭遇越來越多的中國政策調控的“狙擊”:“後4+7時代” ,曾經市占超過80%的過專利期原廠藥將迎來真正的“專利懸崖”。

搶占“新藥”高地

輝瑞是今年上半年動作最多的大藥企,包括8月2日宣布完成同葛蘭素史克(GSK)創建消費保健品公司;7月29日,輝瑞Upjohn宣布與學名藥“大戶”Mylan合併創建新公司;6月17日,輝瑞以114億美元買下生物製藥公司Array BioPharma,來加強輝瑞的創新生物製藥業務。

去年輝瑞將其業務分拆為生物製藥、輝瑞Upjohn和健康藥物三部分,上述操作可以清晰地看到輝瑞對於其業務單位的重新分配和佈局。

調整來自於現實壓力,輝瑞2019年第二季的全球銷售額下降2%至132.6億美元。在中國市場上,生物製藥業務較同期成長了26%。但非專利品牌和學名藥部門Upjohn全球銷售額下降7%,中國更是下滑了20%:由於中國“4+7”帶量採購的落地,北京嘉林以83%的降幅得標阿托伐他汀鈣片,浙江京新降幅49%得標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輝瑞常年主力藥物Lipitor、Norvasc漸漸失去了這一巨大的市場。

未來成長更加依賴於生物製藥業務,輝瑞CEO Albert Bourla表示,成長主要靠乳癌藥Ibrance(+22%)、抗凝血藥Eliquis(+27%)和類風濕關節炎藥Xeljanz(+31 %)等,以及新興市場的成長。

第二名羅氏製藥在上半年全球銷售額為242億瑞士法郎(約248億美元),較同期成長10%。新產品是主要的成長動力,Ocrevus、Hemlibra、Tecentriq和Perjeta共同貢獻了20億瑞士法郎的新銷售額。中國市場的銷售額成長58%,達到16億瑞士法郎,市場滲透率更高。

此外,2019年上半年藥品的一大看點是Keytruda和Opdivo之爭。

默沙東(MSD)上半年總營收226億美元,主要營收藥物為Keytruda、Lynparza和LENVIMA。中國市場大爆發,第二季腫瘤和疫苗營收共計成長51%。默沙東更計劃今年將Keytruda等納入新的醫保目錄,默沙東CCO Frank Clyburn指出,“公司還在觀望能否參與中國醫保談判,Pembrolizumab單株抗體有進入醫保的重大潛力。期待該藥未來胃腸癌等適應症的上市申請,在2020年以後,中國市場對其將變得更加重要。”

BMS這邊,2019上半年營收121.93億美元,較同期成長12%。抗血凝劑Eliquis賣出39.67億美元,成長26%。Opdivo賣出36.24億美元,增幅15%,無論是營收和成長都落後於KEYTRUDA。

另外,“藥王”Humira是否能邁入200億美元俱樂部充滿未知。2018年Humira賣了199.36億美元,為AbbVie貢獻了60.9%的收入,也是該免疫藥物第七年奪冠。但由於Humira在世界各地的專利相繼到期,已有類似藥相繼上市,Humira在上半年賣出93.16億美元,在除美國外的全球市場銷量下滑27%。

交易與專利

上半年,全球製藥市場上,由於兩家大手筆的併購交易,將2019年定為創紀錄的併購年。1月有BMS以740億美元收購Celgene,6月有Abbvie以630億美元收購Allergan。此外,交易金額排在前面的還有:6月,輝瑞以114億美元收購生物製藥公司Array BioPharma;1月,禮來以80億美元完成對抗癌藥公司Loxo Oncology的收購;2月,羅氏以48億美元收購Spark Therapeutics。

儘管如此,巨額資金其實掩蓋了生物製藥領域交易數量的大幅放緩。EvaluatePharma表示,今年第二季只有22起公司收購,是至少十年中數量最少的季併購量。

股票市場上,全球最大的生物製藥公司在今年上半年股價都上漲,受到全球股票市場復甦的部分幫助,美國製藥商在第二季擺脫了急劇下滑的局面。其他醫療保健指數也出現上漲,湯森路透歐洲醫療保健指數上漲12%。但是也有部分市場不夠積極,如日本製藥股疲弱。

在法規方面,美國FDA在上半年新藥核准數量略有下降,到目前為止,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可能將會是出現下滑的一年。

在中國,跨國藥企們可能面臨更加複雜和動蕩的局面。除了巨大的市場吸引力之外,來自中國醫藥政策改革和不斷升級的競爭態勢,也是跨國藥企們接下來要面臨的挑戰。

根據安永發布的《中國醫藥改革背景下,跨國藥企的戰略應對》報告指出,中國市場過專利期原廠藥佔比超過80%甚至更高,隨著一系列政策的調控,未來新藥佔比將逐漸上升,過專利期原廠藥的佔比將呈現下降趨勢。以輝瑞製藥為例,2000年在中國上市的立普妥,雖然早已過了專利期,但2018年在華銷售額依然高達100億,超過輝瑞在中國銷售額的三分之一,這種現象在歐美市場難以想像。

2018年,輝瑞在華銷售前三位Lipitor、sulperazon、Norvasc都早已過專利期,其他如AstraZeneca、拜耳、賽諾菲和羅氏在華銷售前三甲也均為非專利期藥物。

根據IQVIA數據,2019年第一季中國醫院醫藥市場的總銷售額約為2065億人民幣,較同期成長8.6%。跨國企業2019年第一季的銷售額達到576億元,較同期成長15.1%;中國企業第一季的銷售額約為1489億元,成長率為6.3%,較同期增速顯著提升。以滾動全年數據(MAT)年銷售額排名,輝瑞、AstraZeneca和揚子江藥業位列企業排名TOP3。

AstraZeneca被認為是最為“中國化”的跨國藥企,在這輪變動中不斷抓緊機會,除了得標中國“4+7”帶量採購,據其2019年上半年財報,得益於新藥物的推出、新興市場的強勁表現,其營收111.83億美元,較同期成長17%,新藥銷售增幅77%;尤其是中國市場銷售額成長27%至24.08億美元,包括腫瘤業務銷售成長58%至6.35億美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 (中國)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