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危機就是轉機 工研院:台灣研發全球代工新商機
2020-10-07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蘇孟宗昨(6)日表示,2020年可以以「機」作為代表字,意指「危機」、「新機運」,今年包括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迅速全球蔓延、以及美中貿易戰演變成科技戰,出現兩件撼動全球的重大事件,尤其美中對峙造成全球製造供應鏈分裂,嚴重衝擊科技創新研發合作生態,台灣應思考扮演全球製造佈局的大腦角色,賺取智財、遠距營運、IT系統等商機。

工研院6日舉行《韌生態:跨域創價 人才領航》專刊發表會,院長劉文雄表示,因應全球化佈局,台灣亟需跨領域與全球觀人才,以跨領域而言,工研院具備垂直領域的各種人才,例如生醫、機械等領域人才,但也盡量提供不同研究所、中心跨領域合作的機會,因此工研院研議2030年技術策略藍圖時,集中在三個不同的應用領域,包括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等領域,這些都需要跨領域合作解決的應用問題。

工研院醫材領域首家上櫃的新創公司台灣生醫材料,因研發泡沫式人工腦膜創新醫材獲肯定,創辦人廖俊仁表示,這次是採「台灣研發、全球代工」,是過去少見的商業模式,因醫療器材是美國少見完整且未外移的產業鏈,且美國是全球醫材最大市場,過去台灣長久習慣幫美國代工、回銷美國,但美國研發成本太高,且科技人才大都投入高科技產業,反而美國醫療產業鏈市場規模大、成本低可充分利用。

廖俊仁說,台灣有研發能量可進行高階研發,突破關鍵技術,尤其過去發展的半導體晶圓切割技術、五金加工技術,應用在醫材製造上,是連美國都做不到的事情,如果台灣廠商可以轉成醫療應用研發,耗材由美國製造,這將是台灣很大的利基。

廖俊仁表示,台灣有很好的工業、產業鏈基礎情況下,如果有能力找到市場機會,用台灣的產業基礎,絕對比國際對手都還強。

(自由時報 記者陳炳宏)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