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科技部長專訪/吳政忠:公私跨域合作 找新藍海
2020-12-14

科技部長吳政忠表示,台灣科技發展需要跨部會合作、公私協力,經濟要從代工轉型為創新經濟,包括半導體、資通訊、精密機械等,若要發展成較有價值的系統整合,都需要跨領域合作,台灣才有機會。

吳政忠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時表示,台灣不能只靠半導體業,要找新藍海,尤其是在數位轉型大浪潮下,科技大國或大廠現無法獨占所有新技術,台灣在既有半導體及資通訊基礎上,要找出台灣機會,例如精準健康及智慧製造,這就是台灣的新藍海。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上任半年,你對科技部最大改變是什麼?

答:要跨部會合作發展台灣科技,台灣經濟體不大,不合作不會贏,合作才有機會。首先,台灣科技政策、科技產業發展,部會間要合作。我曾任科技政委,了解合作重要性,也願以身作則,推動跨部會合作,一定要幫對方部會想,例如衛福部首要目標是確保國人健康安全,在此前提下,提出雙贏、且可行政策。

其次是科技部內也要合作。科技部有八個司五個處,科技預算就這這麼多,必須在有限資源下,達最佳效果,任何政策,例如AI發展,各司要合作、互相幫忙。

第三是重視人文社會科學,並且要與自然、生命科學等加強交流、合作,例如到國際上推展先進科技產品,需要有人文背景,而自然與人文合作。

第四,公私協力合作也很重要。未來科技發展end point(最終目標)是想要改善人們生活,就必須往系統整合發展,包括半導體、資通訊、機械等都有機會,要做系統整合,就要跨業、跨域、及公私協力。

問:全國科技會議將登場,你希望達到什麼目標?

答:因應2020至2030年我國在社會、科技、經濟、環境與政治等面向的挑戰,這次會議在「科技發展策略藍圖」、「台灣2030願景」等先期研究的基礎上,以台灣2030「創新、包容、永續」為願景。

科技會議 擬訂發展藍圖

這次會議除了學研單位及法人外,強調業界與公民參與,要讓一般人民了解科技影響。透過跨部會協作及產官學研跨界共議,研訂出「人才與價值創造」、「科研與前瞻」、「經濟與創新」、「安心社會與智慧生活」等緊扣我國未來科技發展之四大關鍵課題。

針對「安心社會與智慧生活」,這是反映社會需求,例如手機或電腦被駭,要半年以上才會被發現,資料都被看光光。在未來人跟萬物相聯網,在數位轉型上,台灣優勢就是被trust(信任),資通安全是被認可,trust是台灣價值,一定要保持住。在數位浪潮下,新科技發展來得又急又快,先進大國一次吃不來,國際上軟體大廠也沒有獨占知識,台灣要懂得在大藍海中找出屬於自己小藍海。

此外,綠色能源及循環經濟也是未來趨勢,生產製造產品都要想到未來十年、30年可以回收。

善用優勢 解決低薪問題

問:台灣半導體很強大,未來台灣哪些科技產業有機會?

答:今日的台積電是可遇不可求,2020年至2030年是關鍵十年,半導體也將扮演重要角色,智慧台灣需要晶片,半導體材料、設備要跟美國合作,但晶圓這段一定要台灣,台灣有發聲權。未來5G、AI、IoT都要晶片,這是我半導體產業優勢。

過去台灣從事代工,是賺第二波的錢,未來若能朝跨域整合、系統整合,就有機會可以賺到第一波錢。

像是以前醫藥與ICT壁壘分明,但2017年AI出現後,數位科技成為新趨勢,很多ICT大廠跳進去健康醫療產業,從預防健康、利用手機收集數據,到診斷技術,打破了過往產業壁壘分明之界,人與萬物聯網,精準健康產業蓬勃發展,未來健保醫療支出會更少。台灣有資通訊產業、完整醫療體系,及單一全民健保,有利於精準健康產業發展。

其次是在智慧製造、智慧工廠,也能結合資通訊;未來台灣有機會不再是代工模式,不再是單一產品大量生產,而是看誰創新得快,而在過去全球化過程中,台灣化整為零、客製化都是強項。台灣要賣的是防疫整套系統,民生公共物聯網、城市空氣管理等解決方案;若只有單賣產品,價值低,而是要賣城市治理、區域治理、防疫治理,如此價值高,才能解決年輕人低薪問題。

問:科技部會將改組委員會形式?兩者有何不同?

答:布局國家未來有三大預算:科技預算、公共建設預算、以及社會發展預算,後兩者是由國發會主政;科技預算部分,以前是國科會,現在是由科技部和科技會報主導,但科技發展不只是科技部在用錢,還有很多部會。

在「科技及技術委員會」之下,未來還會有數位發展部,部與委員會差別就是,部較有執行力,並協同如經濟部等其他部會一起執行,但在上位就是「科技及技術委員會」,從行政院高度來負責科技發展。如此一來就有肌肉、頭腦,也有管理,相信行政院已在布局。

建新創資料庫 資訊互通

問:未來各部會要如何合作推動創新創業?

答:因先前擔任政委,與大部會的部長都熟悉。上周我跟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及證交所討論「戰略新板」。

我認為,科技部要先確認,從萌芽到天使基金,產生的新創公司到底好不好,好的才叫金管會注資,否則錢進來也會擔心萬一投錯了;同樣,金管會也要幫忙我們看這些新創是否的能走向國際。部會如果不合作,創新創業永遠站不起來。科技部會跟經濟部、國發會一起合作,並找金管會一起談。

有很多部會都有推創新創業,但台灣只有一個,大家資訊要互通,因此共同建立一個新創資料庫,從林口新創園區或是小巨蛋TTA台灣科技新創基地,都可以看到全國創新創業最新情勢,目前國發會正在籌備建立一個資料庫。

新創育成不容易,從大學開始萌芽、到科技部價創計畫、再找天使資金進行早期投資,經濟部將再其規模擴大,再接到國發會國發基金,最後才有機會上市上櫃,這個pipeline(管道)是跨部會,培育新創就像接力賽跑,每一棒都要接好,未來科技部、經濟部與國發會將緊密合作,建構我國完整新創生態系,目標是使台灣成為國際重要新創基地。

過去各部會缺乏溝通各自搞新創,舉辦一大堆競賽,導致有些新創公司變成靠競賽維生,不好的新創公司與其再給他三年,倒不如打散重練。未來應該要拉高門檻,協助新創公司布局國際,科技部對新創公司嚴苛檢視,扶植能打過國際戰的團隊,否則等於是台灣裡面自己玩,沒有未來。外界對新創要改變觀念,新創團隊不會是100%或50%成功,只要10%成功就很厲害了。

未來,各部會面對新創團隊應採嚴格檢視,有競爭力就將資源聚焦加碼,不好的就要快刀斬亂麻,舊公司解散以後,成員再被其他公司挖腳再去創新公司,矽谷就是這樣出來。

放軟身段 搭溝通橋樑

行政院科技政務委員吳政忠在今年520接任科技部長,他推動科技政策,最大的特色就是強調跨部會合作、並且希望人文與自然科學兩領域人才相互交流、串門子。

來自台大應力所的吳政忠,可說是小英政府數位國家政策的推手。蔡總統第一任任期,吳政忠擔任科技政委,鮮少在檯面上露臉,但過去四年來,凡舉綠能、生醫、人工智慧(AI)、5G發展,政府重要政策當中,都可以看到吳政忠身影,介入甚深。

他轉任科技部長後,亦擔任行政院科技會報副召集人,仍可見其在科技政策的主導性及影響力。尤其是,他對於創新創業、健康醫療、到半導體人才布局等,十分強調跨部會整合與合作,因此他身段放軟,常常主動協調、拜託其他部會,「要好好講」。

吳政忠十分看好精準健康產業,一講到精準健康大數據平台,眼中就閃爍光芒,他主動去做跨部會協商,但謙遜地說,這是衛福部、經濟部和科技部共同計畫,「不去搶其他部會光芒」。

工程背景的他深感理工人雖然在科技領域有所專精並發揮,但科技發展最終目的是要改善人們生活,為人們所使用,科技雖美好,仍需要有人文背景的人才說故事、幫忙行銷科技發展。

有一天,吳政忠就跑到科技部人文及社會司去串門子,令同仁大感意外,他是去和同仁們聊聊最新科技發展趨勢,像是量子科技、AI等,他希望形成人文與自然跨域交流與了解。

吳政忠深知,人文與自然科學,兩個壁壘分明的領域要交流、互相學習,甚至相互融合,他希望以身作則,促進兩領域交流與合作。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鍾泓良)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