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疫苗、檢測、解藥及個人防護裝備 2021防疫股不退燒
2021-02-17

新冠肺炎全球累計確診人數突破1億人大關,超過200萬人死亡,儘管目前已有莫德納(Moderna)、輝瑞/BNT等疫苗上市,但在每日新增確診人數仍高達50萬人,疫苗施打緩不濟急,也將推波疫苗、檢測、解藥和個人防護裝備(PersonalP rotective Equipment,PPE)等防疫股,依舊扮演2021年的熱門族群。

不過,2021年的防疫股也將會進行產業大洗牌,研發速度領先的利基股才可望分食大餅,除了上下游產業可望結合建構供應鏈打群架外,也有機會授權,為台灣生技產業注入活水。

就基本面看,WHO已規劃在2年內籌措380億美元,投入疫苗、藥物治療、檢測、個人防護裝備(PPE)等四大方向來對抗疫情,也讓國內廠商有機會打進國際競技場。

最受關注的全球疫苗開發競賽中,Moderna、輝瑞/BNT的mRNA疫苗開發速度最快,其次阿斯特捷利康(AZ)的腺病毒疫苗,目前都已獲歐美緊急使用授權(EUA),另外,賽諾菲、GSK和國內的高端均以次單位疫苗開發為主,也備受關注。

中裕執行長張念原認為,長期來看,疫苗是解決新冠疫情的最有效方法,可以讓新冠肺炎未來成為流感,但疫苗因開發期需要較長時間驗證,且臨床人數較龐大,加上目前疫苗效期太短,產能也不足,短期內能否普遍性被使用還要觀察,因此藥物治療也有機會成為新顯學。

就統計來看,目前儘管有不少藥物投入開發,但大都是老藥新用, 而已取得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的瑞德西韋,效果也未如預期;因此,中裕抗體藥物、生華科的小分子新藥、長聖的細胞治療,初估將在2021年與各個治新冠藥物進入PK賽。

統一投顧認為,就目前的進度來看,疫苗或僅能減緩新冠肺炎患者等比級數的增加,但恐不足已消退疫情。預期2021國際抗疫以「檢測+解藥」為重心,「檢測+疫苗」為輔。因此,檢測與新冠肺炎解藥仍是主流。

法人認為,由於目前新冠肺炎目前已有高比率的無症狀/微症狀患者,加上疫苗還相當不成熟,且病毒變異太快,因此,在先進國家,施打新冠疫苗前,大多會用PCR(核酸檢測)來檢驗是否確診,且透過抗體快篩,檢驗是否曾得過;而非先進國家,則預期大多會使用抗原快篩快篩+抗體快篩。因此,檢測不會因疫苗上市而減少,而是需求更強勁,圓點、瑞磁等公司營運備受看好。

另外,防疫股中,則以個人防護裝備(PPE)最具利基,目前美德醫和敏成都已跨足此領域,且聯手進軍海外市場,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乘數效益。

台廠新冠藥物 打國際盃

新冠肺炎風暴未熄,全球在積極尋求解方中,除了預防用的疫苗外,治療型的治冠藥物身價水漲船高,中裕、生華科、國鼎、逸達積極加入國際PK賽,而專攻細胞治療的長聖備受青睞,正洽談授權中,力拚藥物開發。

就統計來看,目前儘管有不少藥物投入開發,但大都是老藥新用, 而已取得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的瑞德西韋,效果也未如預期;因此,抗體藥物等新藥的研發,也被視為是美國總統拜登主政後的首要治新冠策略。

中裕新藥執行長張念原表示,目前投入新冠抗體藥物的廠商家約有4、5家,進度最快的禮來藥廠已向美國FDA申請緊急使用授權,目前也獲美國政府軍方以每針2,000美元採購30萬劑;另先前因獲川普總統採用而聲名大噪的Regeneron,進度也很快。

張念原說,根據臨床經驗,抗體藥物原本的開發鎖定輕症至中症、 中症至重症和預防性三大領域,但因中症至重症的住院病患往往是因為肺部浸水免疫功能失調,利用抗體藥物療很難收到效果,因此,禮來等藥廠已放棄此領域,專攻輕症至中症病患。

統一投顧表示,新冠肺炎的重症與致命性,大多非來自病毒本身,而是自體免疫反應過強(過度炎症反應)所造成的肺部嚴重浸潤、及免疫細胞與自由基攻擊正常組織所造成器官衰竭(不局限於肺部)。

然即便新冠肺炎重症者躲過死亡,仍可能造成肺纖維化的不可逆嚴重後遺症。肺纖維化病人會出現乾咳,呼吸淺快且活動時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不穩定,肺功能惡化甚至出現呼吸衰竭,確診後的平均存活不到1年。

因此,採用合併有效的抗發炎靶點藥物、尋求全新的雙效藥物,既能在輕至中症期間抑制病毒量,也能解決重症患者嚴重的自體免疫(發炎反應),成當務之急。

目前各大藥廠開發治新冠藥物中,Remdesivir(瑞德西韋)、Favipiravir(法匹拉韋)、等離子血清療法、何大一開發的新冠抗體藥物,主要是阻斷/殺病毒(降低病毒量),代表藥廠有Gilead、富山化學、Regeneron、Eli Lilly和中裕等;而Roche(羅氏)、生華科、國鼎、台微體、逸達和長聖等藥廠,特色則是降低發炎反應。

長聖董事長劉銖淇表示,已啟動急性心肌梗塞、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與新冠肺炎三項臨床的臍帶間質幹細胞UMSC01,已在2020年8月通過美國FDA核准啟用臨床一/二期試驗,但目前尚未啟動收案,而是與國際藥廠洽談合作,目標第一季有望定案,也不排除成立合資公司。

生華科新藥Silmitasertib目前已進入兩項新冠臨床,總經理宋台生表示,該兩項臨床試驗涵蓋新冠中症及重症患者,預期Silmitasertib能抗病毒複製、感染和抗免疫風暴的雙重機制,能在短時間內治癒新冠患者,爭取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資格。

另外,中裕則規劃,新冠抗體新藥預計2021年初向FDA提出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最快3月底、4月初啟動一期臨床,主要收初期感染者,力拚2022上半年可申請美國緊急使用授權(EUA)且展開銷售。

檢測、防護裝備 爆發成長

專家認為,新冠疫苗上市雖能減緩新冠肺炎患者等比級數的增加,但卻不足已消退疫情,基於經濟發展,各國最慢今年下半年必須解封下,檢測股將成當紅炸子雞,圓點、瑞磁、普生、泰博業績看好。

此外,各國政府在強化防疫以及防止傳染病流行下,也把個人防護裝備(PPE)列為戰備物資,美德醫攜手敏成架構的供應鏈,合作前進海外市場,將成大贏家。

法人認為,2021可能會發生每輪疫苗短暫壓抑疫情後,疫情又會再捲土重來,儘管感染或許不再等比級數膨脹,但每日感染人數可能仍會介於10~25萬人。以PCR(核酸檢測)為例,初估2021國際上為了維持社會半正常運作的基本PCR新冠肺炎檢測量為25億劑。

若再加上國際空運恢復過往運量的三成水準,估計將額外多出9億劑的年需求,總用量將達到34億劑。惟若再加上搭配疫苗施打前後都要檢測的用量,預估2021國際新冠肺炎PCR的總量將達到近45億劑。

另外,快篩試劑雖準確度不如PCR,但因速度快,預計其總量約有PCR的三分之一,在在都足以證明檢測並不會因疫苗而減少,反而需求會更強勁,因此,台灣檢測股可逢低布局。

綜合各公司在海外獲得認證的狀況、產品完整性與創新性、市場策略、產能的大小分析,泰博、普生、瑞磁和圓點都是首選。

最具代表作的瑞磁,繼開發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已取得二張緊急使用授權(EUA)後,全球首創可同時檢測新冠及流感病毒的分子核酸檢測試劑(CoV-2 Flu Plus Assay),也於去年底向美國FDA正式申請EUA,法人預期該公司將受惠此三張「護身符」,2021年將啟動爆發成長力道,將開始進入獲利元年。

圓點則繼2020年可望大賺三個股本後,總經理簡建興表示,目前訂單已接到第三季,耗資1.2億元承租的林口新廠預計產能可擴充兩倍以上,在新產能第二季將全面到位中,2021年營運樂觀。

簡建興表示,核酸檢測(PCR)仍是新冠肺炎的檢測主流,客戶現在也發展機場新冠病毒檢測系統、移動性檢測等。

目前訂單已經接到第三季,今年機器出貨量預估仍逼近去年水準,更拉動檢測試劑銷售堆疊往上,今年占比可能提升到75%,在萃取儀器、萃取試劑、充填線及耗材四大引擎拉動之下,業績有機會再翻一番。

另外,搶攻全球個人防護設備(PPE)商機的敏成和美德醫-DR,目前也宣布合組戰略夥伴,雙方將攜手布局台灣、菲律賓、美國及其他地區,首部曲是將先以美德醫在菲國的生產基地為灘頭堡,建置一條龍式的口罩產線,最快2021年第一季投產。

該兩家公司已各自將在北美設廠搶攻美國市場,雙方將結合彼此優勢進行整合,共同建立防疫產業供應鏈。

(工商時報 記者杜蕙蓉)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