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2021年全球前10大醫療器材公司
2021-08-24

來源:生策會編譯

複雜的病患需求,加上COVID-19擴散全球,促使醫材產業開發各種創新解決方案,醫療器材市場在2020年表現出色。去年全球醫用設備營收逼近近4,569億美元,到2025年營收還可能增至6,127億美元。市場成長的動力包括了醫療設施數量增加、醫療支出增加、技術進步和人口老化等。

ProClinical依據2020年醫療器材營收,列出前10大領先醫材大廠:

1. Medtronic (營收294億美元)

美敦力再次成為全球最大的醫療設備公司超過90,000名員工、在150個國家營運,美敦力位處醫療科技產業的最前線。儘管2020營收下降4%,但這個結果和大多數產業一致,主要受新冠病毒的影響。美敦力持續在治療方面創新的力道仍然強勁,最近有幾個產品獲得核准。Micra VR和Micra AV,世界上最小的心律調節器,在美國上市並取得良好進展。在未來美敦力仍注重創新投資,以維持業界領先創新技術持續發展。美敦力還進行一系列併購,包括Digital Surgery、Medicrea和Companion Medical,幫助公司永續發展。

2. Johnson & Johnson (營收230億美元)

經歷艱困的2020年之後,嬌生在2021年重回第2名。嬌生的醫療設備部門包括骨科、外科、介入治療和眼部健康領域的各種產品。全球醫療器械因COVID-19影響營收下滑12%,相關的手術延遲對外科、骨科和眼睛健康的業務產生衝擊。但上述領域銷售較差的部分卻被電生理 (electrophysiology) 產品帶動的業績所抵銷。董事長兼執行長Alex Gorsky在一份新聞稿中說:「我們對端到端 (end-to-end) 數位化手術生態系的巨大潛力仍然感到無比興奮,我們正進行三個手術機器人專案,最近我們的Velys手術機器人獲FDA核准,並與Attune膝關節系統搭配,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的產業剛開始要發揮機器人和數位科技的潛力—由135年前幫助開創無菌手術的同一家公司帶領發展這趨勢,再適合不過了。」

3. Abbott (營收226億美元)

美商亞培今年穩居前三大。雅培成立於130多年前,總部設在伊利諾州,提供160多國醫療設備和保健產品。該公司在全球有107,000名員工,在診斷、醫用設備、營養和學名藥的部分相當知名。亞培醫療設備和診斷部門營收年成長13%。該公司生產的新冠病毒檢測在全球受到採用。亞培更發佈了一系列新的心血管醫療器材,包括下一代MitraClip和Tendyne用於二尖瓣手術治療,以及FreeStyle Libre 3— 這是有史以來最薄、最”隱形”的血糖感測器。亞培的產品在未來不僅要解決醫療方面的挑戰,同時還要在價格及取得方面努力。

4. Philips (營收226億美元)

飛利浦是歷史悠久、技術多元的科技公司。飛利浦醫療保健部門占其全球營收的42%,主要在3個關鍵領域:診斷與治療、聯網照護 (Connected Care) 及個人保健。去年飛利浦的健康產品和解決方案達成6%年成長率,營收來到226億美元,並受益於匯率變動的影響。雖然上半年因COVID-19面臨挑戰,下半年的表現卻更為強勁。在診斷和治療方面,營收略為下降,其中診斷成像成長有限,影像導引治療 (IGT) 和超音波檢查則下降。聯網照護表現不錯,監測和分析、睡眠和呼吸道照護則因為疫情需求表現強勁。執行長Frans van Houten在致股東信中提到:「過去一年的發展驗證了我們的策略,也就是以病患為中心、提供連續性的照護,改善診斷和治療路徑,實現不同環境下照護的整合,並提高生產力。我們也幫助消費者過得更健康、控制慢性病。我們也愈來愈朝著透過遠距醫療提供服務的方式前進。」

5. Fresenius Medical Care (營收210億美元)

德國醫療保健公司Fresenius名列第5。Fresenius 30多萬名員工分布在100多個國家,是為腎臟疾病患者提供服務和產品的全球最大供應商。2020年,Fresenius的銷售成長2%、達到210億美元。儘管面臨COVID的挑戰,Fresenius還是能夠為病人提供更多的在家透析服務。該公司於2020提出2025年策略,將產品和醫療服務作為核心,並聚焦在三個領域:腎病連續性照護、重症照護和有互補作用的產品。

6. GE Healthcare (營收180億美元)

美商奇異旗下GE醫療是全球領先的醫療技術和生命科學公司。GE醫療產品組合— 成像、超音波、軟體和臨床照護方案備受肯定。2020年因出售生產醫用設備的公司BioPharma(現在稱為Cytiva),營收下降10%。然而,臨床照護方案表現良好,Carescape R860呼吸器產能增加4倍,用於診斷和治療Covid-19的技術也見成長。執行長H. Lawrence Culp Jr. 在致股東信中提到:「醫材產業在2020年營收自然成長,在利潤和金流表現不俗。我們投資未來,推出了40多種新產品,並收購了從事光子計數CT技術 (photon-counting CT technology) 的Prismatic Sensors公司。醫療保健部門仍會專注於以數位技術主導的突破性成像技術。」

7. Beckton Dickinson & Company (營收170億美元)

Beckton Dickinson & Company (BD)是美國醫療科技公司,生產和銷售醫用設備、儀器系統和試劑。受到疫情影響、醫療服務大亂,使BD營收呈微負成長(-1%)。BD還因為出問題的Alaris輸液幫浦,不得不花大錢投資以其能彌補修復費用。然而BD生命科學部門的COVID-19檢測方案業務於Q4回復成長。未來BD打算以臨床上未滿足需求為目標,為急性和非急性疾病需求開發解決方案和產品,滿足患者在家中、醫院或任何地方的需求。

8. Siemens Healthineers (營收170億美元)

西門子集團旗下子公司西門子醫療和去年相同,排名第8位。該公司營收略微下降3%,主要是疫情下因減少接觸造成診斷需求減少。醫療成像和治療部門則呈微幅成長。在成像方面,尤其是電腦斷層掃描(CT) 成長強勁,主因為CT對於治療COVID確診病患變得愈來愈重要。未來西門子醫療將繼續推動其數位化轉型,並支援醫療服務提供者,幫助他們擴大精準醫療、轉換照護方式和改善患者體驗。

9. Cardinal Health (營收167億美元)

百年歷史的Cardinal Health擁有50,000名員工,是知名的藥品、醫材和服務公司。2021會計年度Cardinal Health醫療部門營收成長8%,主要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使得實驗室業務增加、個人防護設備銷售長紅。假如未來選擇性手術恢復到Covid之前的水準,Cardinal Health預期2022年營收將維持目前成長率。

10. Stryker (營收144億美元)

美國醫療科技公司Stryker擁有43,000名員工,專攻骨科、醫療和手術解決方案,以及神經技術和脊柱照護領域,以幫助改善治療結果。Stryker連續40年維持成長,但隨著Covid-19大流行導致手術減少,營收在2020年下降3.6%。2020年底,Stryker收購了生產四肢專用醫療器材公司Wright Medical Group。這項併購大幅強化了Stryker在四肢與創傷治療的地位。

相關資訊:2020年全球前10大醫療器材公司

 

資料來源:Who are the top 10 medical devices companies in the world? (2021)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